【成效持久】新一代生物製劑穩定性高 消退銀屑病 減患者負擔

【成效持久】新一代生物製劑穩定性高 消退銀屑病 減患者負擔

【特約報道】銀屑病,是一種令人身心俱疲的免疫系統疾病。
身體上,患者承受皮膚發炎紅腫,皮屑如雪片般散落的無奈;心理上,種種皮膚症狀招來旁人側目,甚至是無聲歧視。
阿文(化名)在病情受控之前,也是自信心低落,不願合群的寂寞人。直至他決心積極治療,注射低抗藥性、高穩定性的生物製劑,病情得到大幅度改善,才慢慢走出銀屑陰影。有醫生指出,接受高成效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社會大眾放下對此病的誤解和謬誤,才是銀屑病患者的最佳良藥。

銀屑病是由於免疫系統出現毛病,錯誤地令皮膚不停發炎及增生,常見於頭皮及關節外側位置,增生過的皮膚就如銀屑般飄落。皮膚科醫生陳湧指出,銀屑病較常在15至35歲之間病發,有家族病史的人風險較高,嚴重起來,該病更會使關節受損,並可能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代謝綜合症,是一種影響全身的疾病。

有些患者或認為,病情影響皮膚範圍不大,尚可忍耐。不過,陳湧醫生認為,除了評估影響皮膚範圍(如紅腫發炎位置佔皮膚10%以上已屬中度至嚴重),如病情影響到工作及日常生活,涉及臉部或手掌位置,即使範圍不大,也應接受較進取的治療。

怎樣判斷患者的嚴重性呢?首先,醫生會透過外觀病徵及表皮變化,評估患者病情,如皮膚情況較難分辨,便會進行皮膚活檢化驗,以助斷症。陳湧醫生指出,病情輕微的患者會先以外用藥膏治療,中度或嚴重的患者則會考慮全身治療如口服藥,生物製劑或照紫外光燈控制病情,惟照燈的治療效果短暫,復發率較高,而口服藥副作用較多。有影響內臟風險。

生物製劑 針對嚴重病情

而針對病情嚴重的銀屑病患者,生物製劑是相對有效的治療選項,陳湧醫生介紹說,生物製劑是抑制與銀屑病有關之免疫系統,但同時不會破壞其他正常的免疫能力,因此副作用較少,較舊式的主要針對腫瘤壞死因子,新一代則從源頭阻截發炎細胞,增強治療成效。

在評估銀屑病的治療成效上,陳湧醫生指出,醫學界會以「PASI」為治療指標,意指銀屑病的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例如「PASI 100」就代表患者在用藥後,病徵完全消退,為現時治療銀屑病的追求目標。隨着生物製劑推陳出新,治療成效轉趨顯著,「10個注射生物製劑的患者中,約有5人可以達到PASI 100,其餘約3人則達至PASI 90,這便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素及紓緩壓力。」

新型生物製劑 每3個月注射一次

近年,新一代生物製劑「白細胞介素23(IL-23)」就能瞄準皮膚發炎源頭,而且只須每3個月注射一次,減低患者的心理負擔︰「以往部份生物製劑須每2星期或每個月注射一次,過於頻密容易對患者造成不便。而且,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療效持久性長,治療成效相對較高,病情復發的機會就較低。」

然而,即使有療效高的藥物,治療銀屑病患者的身心,仍有賴外界對此病有多理解。陳湧醫生強調,銀屑病並不是傳染病,平常社交生活是不會令人受感染,「患者其實最怕是旁人的目光,只有消除大家的謬誤,才能減低對他們的傷害,令他們重獲新生。」

飽受歧視 患者身心受損

患有銀屑病數年的阿文(30歲),隨着病情日趨嚴重,他的自信就更低落,不僅不敢提高雙手(以免皮屑跌落),甚至要留長頭髮以遮蓋紅腫皮膚。他漸漸發現,銀屑病使他缺乏自信,甚至失去戀愛及結交朋友的勇氣,從事貿易工作的他也羞於面對客人,白白錯過不少工作機會。

陳湧醫生形容,阿文的故事正是不少銀屑病患者的寫照,「他們很怕被人發現皮膚異常,大熱天時也會穿着長袖衣褲。事實上,銀屑病患者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比例較高,主要是儀容令他們大受困擾,失去自信心及社交能力,因此治療銀屑病,不單是改善皮膚炎症,還要讓他們回復自信,讓生活重回正軌。」

陳湧醫生提醒,各種治療及預防方法均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患者有任何疑問,應向醫護人員查詢及了解。

本文為陳湧醫生分享的個人意見,如有任何問題,可向醫生查詢。

皮膚科醫生陳湧指出,銀屑病會使關節受損,並可能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代謝綜合症,是一種影響全身的疾病。

銀屑病不僅是皮膚發炎及增生的疾病,如處理不當,更會影響自信心及情緒。

銀屑病是由於免疫系統出現毛病,錯誤地令皮膚不停發炎及增生,增生過的皮膚就如銀屑般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