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下有新事。特朗普方剛御駕親征,跟沙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周旋,達成協議從5月起減產一成,以托高油價。協議猶未生效,5月份期貨油價竟跌穿零至負36.73美元一桶——買家唔使出錢,且有得落袋。無他,武漢病毒推冧世界經濟,石油需求乾渴;儲油設施,無論是大型運油輪、倉庫以至美國儲存戰略石油的岩洞皆超負荷。牛奶供應過剩,可以倒落田作肥料;石油卻不能倒落大海,是以須付倉租找人捱義氣方能甩手。戰略物資竟賤過地底泥,此又人間何世?
雖則如此,11月份期油依然站穩30美元一桶,足見市場預期負油價乃一時供求失衡所致,待到度過武漢病毒之劫,經濟復蘇將穩住油價。果如此,特朗普居中達成的減產協議亦非如評論界所指,完全無用的廢紙。協議成事,關鍵人物有三,除了特朗普尚有沙地阿拉伯的儲君和俄羅斯的普京。此三者何等人也,安會作無謂之舉。
搖筆桿、靠把口搵食的人知道協議無托價之效,老奸巨猾如特朗普者竟懵然不知?不可能。同樣,沙地王儲心狠手辣,皇親國戚、叔伯兄弟,甚至親生手足,要拉就拉、要鎖就鎖,他會相信一紙虛文能牽制2、30個各懷鬼胎的產油國?也不可能的。至於普京嘛,只是那副寒氣逼人的眼神已教你知道他不會拘泥於任何協議條文。以三者之德性竟然合作炮製個世所公認沒有用的協議,此又豈不怪哉?
為了促成協議,特朗普承諾跟加拿大、巴西綑綁在一起,每日減產370萬桶。美國和加拿大的石油公司全為私人企業而非國企,除了誘之以利,政府沒有本事叫他們增產或減產。自己國家的石油公司尚且使唔郁,特朗普哪裏來的信心協議的數十個國家都能履行承諾?
眾所周知,即使武漢病毒未推冧世界經濟,不少產油國已面對不同程度的財政困難,尤以伊朗、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的境況最為惡劣。現今再受武漢病毒摧殘,雪上加霜,偷雞增產以多賺外匯的壓力之大,得未曾有。可以斷言,這些國家信守承諾減產的機會幾乎等於零。疫症當前,選舉工程如火如荼,特朗普排除萬難促成形同廢紙的協議,莫非沒有別的事情麼?
茲事體大,哪敢怠慢?公佈協議之時,特朗普毫不諱言保住油價即是保住成千上萬與石油有關工人的飯碗。他正角逐連任,保就業較別的時候更為吃緊。拜頁岩油革命之賜,美國重奪最大產油國寶座,進而壯大其戰略、外交以至經濟的霸權優勢。然而這個優勢的基礎薄弱:從事這門新興生意的油公司大都以矽谷初創公司為榜樣,規模小而借重債;有欠財力,現金流如同其命根。油價若然一沉不起,現金流不繼,這些公司停產倒閉固然打擊就業,乏力還債且不難引發骨牌效應,甚至有觸發金融危機之虞。石油業既為霸權之所繫,出手制止油價尋底,特朗普的考慮又豈止於11月大選蟬聯而已。沙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跟美國的利益迥異,何以願意聯手成全特朗普?
油價破零 產油國無法得益
錢。一切都是為了錢。沙地阿拉伯的原油層接近地面,生產成本低得無人能及;專家估計,大約為三美元一桶——較沙地的食水廉宜多矣!然而財政開支大,不推高油價至40美元一桶沙地無以達致收支平衡。王位繼承踏入關鍵時刻,儲君正藉調整經濟以建立強勢領導,而在在需財。俄羅斯的原油生產成本遠較沙地為高,對出口石油賺取外匯的依賴絕不比沙地小;估計油價須達到80美元一桶財政方能平衡。油價破零,跟兩國意願背離,如何是好?
捨進一步減產,別無他途。沙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財政上較有條件進一步減產的首推沙地。許是如此,儲君方行其苦肉計,先發制人,以增產、削價相逼,讓所有產油國認真對待非大手減產不可的現實。事到如今,貼錢方能將石油甩手,不減產還成嗎?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