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前特首董建華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指本港未來的公、私營房屋供應量將於谷底徘徊,其中公營房屋未來四年難望達到《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落差將逾三成,公屋輪候時間短期內更將突破六年。基金指受疫情影響,不少地盤停工,加上建材供應因物流受阻,公、私營房屋的工程進度均延誤,擔心房屋短缺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私樓供應亦「斷崖」
《長策》去年以住戶總數淨增長下跌為由,調低未來十年房屋總供應量至43萬個單位,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斥《長策》的推算方法有問題,直言不少市民因樓價高被迫與家人同住,質疑政府壓抑房屋需求,「你食唔夠飽,正常係畀多啲嘢你食,但政府見你食唔飽都唔死得,仲覺得你胃口細咗,未來就唔畀咁多嘢你食」。
基金的報告指,公屋供應長期不足,過去七年落成量全部「肥佬」,累計短缺8.26萬個單位,相當於11.2條彩虹邨。公營房屋於2020/2021至2022/2023年度供應量,平均每年只有2.04萬個單位,較《長策》年建3.01萬個單位目標,落差達32%,預計未來十年將出現6.6萬個公屋單位短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將突破六年。報告分析發現,過去五年75%公營房屋單位延遲至少一年落成,當中73%涉改劃土地。報告認為部門官僚各自為政,令改劃用地需時長,由於未來四年約61%公營房屋單位來自改劃土地,意味延誤落成的公營房屋勢增。
至於私營房屋同樣出現供應「斷崖」。報告預測未來五年私樓供應量持續於谷底徘徊,平均每年落成量降至1.6萬個單位,過去七年已累計短缺2.3萬伙私樓,相等於兩個太古城的單位總數。
葉文祺促請政府正視本港房屋供應短缺問題,重組《長策》督導委員會,重新檢討房屋需求,並成立由跨部門中央統籌小組,專責處理土地改劃申請,確保項目如期推展。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