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政府針對武漢肺炎實行各項抗疫禁令,生效期周四屆滿,但政府仍未公佈會否續期,健身中心、聚會場所、戲院等表列場所,如無意外會被迫繼續休業。逾一個月的禁制措施束縛各行各業,食肆不敢讓顧客聚多於四人,有餐廳索性暫停堂食;被勒令停業的店舖,每日望天打卦,只盼不會迎來另一個14天。為生存,他們紛紛變陣,把服務遷往網絡或送上門為生計「吊鹽水」。酒吧業向政府吶喊:「Kill the virus, not the business(要殺死的是病毒,不是行業)。」禁令未解封,病毒未殺死,商戶已早一步陪葬。
記者:袁楚雙
健身教練冇工開 迫「送外賣」
連鎖健身中心爆出確診個案,健身中心與另外五種處所3月28日起休業,成為首批停工行業。開業四年、有三家分店的健身中心THE FIGHTERS CLUB HONG KONG老闆梁軼超深感無奈,「真係開咁耐都未試過完全停晒」,他指疫潮1月底爆發時,生意挫四成,3月初一度緩和出現曙光,生意回到八、九成之際,疫情卻再隨大批海外港人回流急轉直下,「你把關力度不足,好多外來輸入個案,有人喺酒吧感染就停酒吧,有人喺gym感染就停間gym,講番轉頭就係你守門口守得唔好」。
梁解釋,連鎖健身店日均人流可達數百至上千,是中小型健身中心的數十倍人流,例如梁的中心做單一私人授課,另一家分店做小型群組健身,爆疫後人流都只有數人一組,人流少感染風險也低,當食肆可以限制四人一枱時,他指健身中心也能限人數,有條件恢復營業,早在疫情初期政府還未呼籲戴口罩,中心已加強清潔、派口罩、量體溫,甚至自製健康申報表要學生申報外遊史,「我哋都多外國學生,好多同行都做緊(上述措施),我哋仲緊張過政府,因為搵食大家手停口停」。
補貼9,000元杯水車薪
禁令使全行生意跌至零,中心正常每月開支可達七位數,光交租已佔約三成,還有大部份員工薪酬,以健身教練月入數萬元計,政府的僱員9,000元補貼對梁而言杯水車薪。現時部份教練把健身服務「外賣」送上門,帶器材到學生家中教學,相當辛苦,他期待禁令解封。
Party room死寂 有客不敢接
同樣自3月28日起停業的公眾娛樂場所,Party room近一個月熱鬧不再。旺角Open Parties老闆娘Viann指,這段時間大家留家太久感覺奄悶,近期轉攻網上開直播,邀請KOL、街頭歌手在直播環節與顧客互動,讓大家隔住螢幕看他們玩遊戲,以保持曝光率和推廣攻勢。
政策混亂欠部門查詢
Viann慨嘆疫潮初期生意跌兩、三成,新年後爆出「打邊爐群組」,坊間對Party room印象負面,生意大挫達九成。她解釋Party room只是提供場地的地方,事後只能加強呼籲客人不要分享食物、注意衞生等,但一直有人查詢無人預訂。直到禁令一出需要停業,連僅餘的一成生意也流失。
「原本諗住14日後開番門,有啲人查詢14日後嘅booking,但我哋唔敢接,呢個政策係好混亂,你話有機會延長,唔擔保開得番,我哋變相要同客人不斷溝通改期」。她指確診病例不斷下跌,本來很希望24號如期解封,但專家稱要延長,業界只能望天打卦,「如果不斷延長禁令,唔止Party room啦,唔同行業都會頂唔順,零生意冇收入,仲點交租?」有行家已經結業,抗疫補貼下相信自己可取約四萬元補貼,但以現時租金開支達六位數字,加上日常雜費等,補貼明顯不足,不過她認為最大問題是政府沒有專責部門規管Party room行業牌照和運作,「變相我哋想申請牌照又好,有問題想查詢又好,都冇渠道去問」,她希望政府趁今次機會與行業補貼和規管等細節。她認為禁令再延長很可能爆發結業潮,建議政府放寬禁令,例如讓不同場所輪流開門營業一段時間,至少可以捱過疫潮。
米芝蓮店難捱 客見警車即走
食肆毋須關閉,但限制餐飲業務措施同樣打擊行業生意。米芝蓮推介食肆「吃什麼」鄰近多個確診病例曾到訪的蘭桂坊,兩名老闆林瑋育(Tracy)和文麗君(Grace)為保員工和食客安全,於政府宣佈限桌令措施前,已叫停堂食服務,只做外賣,「生意少了一半,試過一天只有數千元生意」。
她們指,店內員工多,雖然已獲業主減租,但香港營商成本高企,小店只做外賣根本無法維持生計,「不過健康係第一位,保護員工係首要,其次係聲譽」,如果員工染疫「代價太大,我哋賠唔起」。
Tracy透露,幸員工都明白事理,有人願意減薪一半,換取全數職員留職,現時人手採取輪更制,一批員工只做中午更,另一批員工做夜更,減低人工開支;業主亦十分有良心,主動減租與她們共度時艱,不過政府批出的防疫基金,料即使取得上限20萬元,也只能補貼一半開支。Grace指,一桌客人用餐前後,由入餐廳一刻到坐下、吃完、離開,各項衞生步驟做足,至少要三名職員提供服務。
早過政府做防禦
政府現時要求堂食每桌相隔1.5米距離,二人立即取出量尺示範距離有多遠,以其店本來可入座48人計,如依足1.5米要求,大約同時只能坐十數人,倒不如索性暫停堂食專注做好外賣。
Grcae續指,各項禁令措施包括戴口罩、量體溫等,政府未宣佈她們已經在做,苦笑措施已做得很足,他朝解封禁令,恢復堂食時會再加強清潔。限聚令下不准市民多於四人聚集,也曾令其客人在門外等外賣,見到警車經過也嚇到跑開,她們指即使禁令要延長,也只能被動地繼續配合,反問政府為何不「狠一點」,讓全城停頓運作14天檢測,連業主也不收租,或者防疫效果更佳。
黃店被加租月底結業
4月一向是商舖租約期滿高峯期,今年的經營環境異常嚴峻,有食肆未待政府禁令解封,已率先棄租結業。
馬鞍山利安街市開業兩年的小食店「万事居食」擬本月26日結業,負責人Anna說,所在的商場人流本來已不算多,去年6月後生意跌四成,自從黃色經濟圈誕生後,對店舖生意幫助不少,客量增加四、五倍,也令她認識不少同路人。
不過疫潮爆發後打擊重現,人們不敢落街,生意瀉半,後來政府再推限聚令,禁令使排隊隊伍縮短,「大家就住就住企,以前一家大細落嚟,𠵱家單丁一個落嚟買」,對生意影響明顯。
由於本月租約期滿,業主逆市加租15%,「𠵱家呢間舖頭仔都四萬七」。Anna認為負擔甚重,加上生意下跌,人流大減,決定放棄續租結業。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表示,現時食肆最希望政府各項禁令解封,讓大家恢復營業,形容再停業七天已是極限,「如果再停14日,酒吧嗰啲係成個月冇開門做生意,真係會捱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