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武漢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前所未見的震盪。不論是經濟活動、生活模式與狀態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有些改變甚至可能會延續至疫後,影響不可小覷。
美國各州為遏止武漢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對全國逾八成人口頒佈「居家令」,令經濟幾乎停擺,當中服務業已首當其衝,失業率飆升。更差的是,由於「居家令」改變了部份民眾的生活習慣,因此服務業要承受的未必只是短暫的裁員,更嚴重的可能是永久萎縮。
美國經歷過多次大衰退,絕大多數都與經濟問題有關。在這些情況下,製造業通常都是先裁員的板塊,而且就業人數未必會回升,如2008年金融海嘯後到現在,製造業就業職位數目都未能回到此前的1,400萬個。相反,從事服務業人口卻連升近10年,至疫情前已佔全國私人就業職位84%。
服務業佔流失職位9成
由於服務業是依賴人與人接觸的行業,因此在外國生產成本低和機械化下,都比製造業較能「抵得住風浪」。可是這次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卻不一樣,大部份民眾都不能外出消費,令餐廳、戲院、歌劇院、健身室和購物中心等容易聚集人群的服務行業即時陷於停頓。政府就業數據顯示,上月服務業職位共減少了65.9萬個,佔整體職位減少的94%。零售業研究公司GlobalData Retail估計有逾25萬間店舖要暫時停業,佔總商店面積近六成。
雖然商界開始出現結業潮,但很多受影響人士仍絞盡腦汁盡量維持業務正常運作,並開始扭轉服務業營運模式。其中女私人健身教練提卡斯基(Amanda Tikalsky)於密爾沃基工作了15年的訓練中心就因疫情結業,她近期改以網上教學繼續課堂以維持收入,目前有約25%舊客願意以該模式上她的課。她對這種上課模式感樂觀,認為「這對任何人來說只是調節」,預料即使疫情過後,很多學生都繼續選擇留家上課。
網購加快實體店沒落
健身教練不只是疫情後其中一個或會出現改變的行業,會計及諮詢公司均富國際首席經濟師斯旺克(Diane Swonk)指出,美國人「居家令」期間重新發現了網購的好處,或加快實體零售店沒落,而餐廳關閉用餐區後改以外賣自取和送餐營業的模式,情況在疫情後亦料會持續。另外,很多企業被迫實行居家工作,並證明了這是可行模式,或令未來對租賃辦公室的需求減少。人們又建立以視像軟件溝通的工作模式,毋須長途跋涉公幹,長遠也可能拖累酒店和航空業發展。這些現象有機會縮少以往服務業的規模,從而令從業員人數難以回復疫前水平。
不過,並非所有專家都認為服務業最終會走上製造業萎縮之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經濟師席爾霍茲(Heidi Shierholz)認為,若華府救市的2.2萬億美元(17.16萬億港元)用得其所,就能避免行內企業倒閉和縮減經營,保住行業規模。從消費者行為來看,民眾花錢購買的除了服務,很多人更需要的人與人接觸的機會,實體服務業仍有生存空間。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