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治港】
【本報訊】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是公開秘密,有形之手不但越伸越長,更越來越明目張膽。香港眾志發現中聯辦及關連公司在港版圖近年明顯擴大,至去年在港持有至少757個物業,總值高達34億元,「梗有一間喺你左近」。以住宅房間數推算,編制或近1,400人,規模逼近「影子政府」。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相信曝光物業僅屬部份,中聯辦實際工作包括滲透、社會參與及情報等,編制料逾千人,統籌的地下黨員更達數萬至十萬人。
記者:李思潁 曾偉龍
香港眾志整合多項資料,發現截至去年2月底,中聯辦及關連公司在港持有757個物業,總值達34億元,包括722個住宅單位、12個辦公室單位、8個商舖單位及15個車位。中聯辦直接擁有的物業只有156個,中聯辦子公司持有的物業亦只有27個,合計只佔26%,餘下558個物業全以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的新民置業有限公司名義持有。
報告呈英美證自治受損
香港眾志表示,新民置業1972年成立,香港主權移交前曾購入新華社香港分社辦事處,除公司登記地址為中聯辦物業外,公司股東及董事全為中聯辦行政財政部官員,更曾按涉及公職人員的豁免條款豁免物業印花稅,故判斷其職能為中聯辦子公司, 持有物業屬中聯辦。
中聯辦在港持有722個住宅物業,佔手上物業95%,主要位於灣仔(309個)、中西區(210個)及東區(109個)。中聯辦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擴充步伐明顯加快,2015年起五年間共購入137個單位,年均買入27.4個單位,對比1997年至2014年的18年間只購入185個單位,增幅達1.7倍。單計2015年便買入63個單位,創1997年以來新高,僅次於1995年主權移交前一口氣購入122個單位,以及1986年及1987年《中英聯合聲明》公佈後分別掃入72個及68個單位。
香港眾志以每個住宅單位安置一名中聯辦員工計算,中聯辦在港有722人,若以「一房一員工」推算,編制更達1,363人,規模儼如小型的影子政府。香港眾志指中聯辦有通過其他子公司或以員工名義買入物業,實際擁有物業數量應更多,例如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博士傅芃芃曾購入希爾頓中心一個單位,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宣教處科長余鵬飛購入綠楊新邨單位。
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指,中聯辦一直是操控和統籌建制派資源的幕後黑手,人手編制肯定遠比今次估計多。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指,中聯辦2014年後擴展版圖,深入沙田和觀塘各區,「梗有一間喺你左近」,除涉及炒樓外,亦反映中聯辦對港干預程度越來越大,呼籲巿民提供資料,反監察中央駐港機構。他會將報告交予美國國務院和英國國會跨黨派的香港小組等,解釋中央如何影響香港自治。
學者料地下黨員逾十萬
熟悉中國事務的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行全面管治,加上雨傘運動,均使中聯辦加大在港規模,香港形勢轉差,中聯辦更可誇大軍情獲得更多維穩費,「有好多油水」。他指報告中物業主要由新民置業持有,實際上應有更隱閉的子公司持有其他資產,查出的數字僅屬部份。
呂秉權又稱,熟悉國情的圈子普遍相信中聯辦在港編制超過1,000人,負責滲透、情報、社會參與,亦統籌地下黨和社團,「地下黨員有數萬至十數萬不等……60年代香港便發生中共間諜曾昭科事件,他原本有機會做警務處長,但被識破」,相信不少地下黨員現已在各行業身居要職,掌握重要資料。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中聯辦在港編制很大,不只是聯絡角色,亦管理《文匯》、《大公》和中資機構,2003年轉趨積極,更擔當建制內協調選舉和立法會內黨鞭工作。但他指,中聯辦買賣單位可能與投資或「租轉買」有關,難以此估算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