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起床思口罩、出門怕聚集、用膳忌人多。」因為武漢肺炎肆虐,香港人壓抑近三個月,難免想趁疫情看似緩和,稍為回復正常生活,但政府很大可能延長實施各項禁令,隨時惹來市民反彈。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相信,即使港府不放寬限制措施,公眾都難以嚴守禁令,近日結伴郊遊、私下聚會的人已增加,法令最終只會淪為一紙空文。他認為港府應公佈撤銷限令的指標,讓公眾有期望、有動力,「但唔應該用連續28日(整體)零個案,太遙遠,說服唔到市民跟你做」。
除復活節假期到處人頭湧湧外,4月開始在上班日的繁忙時段,商場、港鐵站、巴士車廂均如疫症降臨前般肩摩轂擊,打工仔若需返公司,生活更如沒改變一樣。食肆雖只能安排不多於半數餐桌招呼食客、每桌不能多於四人,但門外卻逼滿候座的顧客,變相聚集。
建議按區開放指定場所
曾祈殷指出,本港武漢肺炎個案已連續多日錄單位數增長,即使是滯後數據、未能反映當刻疫情發展,「但大家一定會問,數字咁低,點解唔撤銷禁令呢?要限到幾時呢?連DSE都開考,點解其他場所或者活動又唔得呢?」加上各行各業都被疫情拖垮,若不放寬禁令,社會反彈非常大。他建議政府可以按區議會劃分,開放每個地區的指定場所,例如運動場,讓當區居民「有機會感受吓疫症前嘅生活」。食肆是室內地方,較難容許食客長時間聚集,「維持返每枱四人或以下,但就唔使1.5米距離,可以討論,一嚟食肆都要量體溫,二嚟好多餐廳面積好細,叫佢跟不如叫佢關門」。
政府亦應在公佈新措施之時,一併頒下撤銷禁令的指標,讓市民有目標及動力繼續保持抗疫心態,「𠵱家已經有咁多人唔理限聚令,星期六日去行山、曬太陽,如果一味只係話禁令要繼續點點點,即係冇效果啦,咁市民點解仲會跟?」指標可以是連續多少天錄得個案單位數增長,或連續多少天零本地個案,「但唔應該用連續28日(整體)零個案,太遙遠,說服唔到市民跟你做」。曾續說,可以預期市面人流短期內回復疫症前般熙來攘往,同時私人聚會、聯誼活動也會增加。
公眾外出需否戴夠兩個口罩、每到一個地方清潔雙手兩次?曾稱:「就算人多咗,只要人人戴口罩,飛沫傳播(病毒)風險唔會大增,做返𠵱家嘅自己就得。反為郊遊嗰陣,冇乜人戴口罩,會比較擔心。」所以公眾仍應避免去郊遊熱點或出席私人聚會。此外,僱主應續讓員工在家工作,會議也續以視像為主。港人在武漢肺炎疫情裏,學懂進一步做好個人衞生,就如沙士一役學懂用公筷一樣,他相信港人不會因撤銷禁令,就把這些良好行為忘記一乾二淨。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