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報分析香港上市公司貸款的相關公告,發現部份上市公司對於擔保品的披露並不足夠,有的借貸利率更反常地較市場水平低。有專家直言,應規定公司需把擔保品明確寫出,令股東能夠較容易評估相關交易,以免令公司貴重的現金有機會變成「爛賬」。
根據英皇證券(717)今年貸款予中盈集團(766)主席梁毅文,以及貸款予羅馬集團(8072)和俊文寶石(8351)主席陸紀仁的相關公告,前者僅指擔保品「為一項位於香港之物業」,並無提及物業價值,後者則完全無提及有任何擔保品。此外,兩者雖然要按英皇證券要求不時提供抵押品,但這些抵押品是甚麼卻完全沒有披露。另外,裕興科技(8005)向環球通証(8192)附屬公司高銳電子提供6,000萬元貸款,利率亦僅5.5厘,較一般10厘以上低,而且無任何擔保品,僅提供兩位國內擔保人,交易似乎對裕興科技保障不足。
促證監及港交所檢視
細價股專家、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有些上市公司對貸款人異常寬鬆,且監管不足,是一種漏洞,或成為部份細價股的一種「偷錢」手法。證監會或港交所有責任檢視並修改相關條例,如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相關擔保品詳情,甚至必需為擔保品提供獨立估值報告,或需建立貸款機制,證明貸款予獨立第三方的利率相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