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入劍擊運動世界,投資不菲,若以進軍奧運為終極目標,金錢以至時間上的犧牲便更加大。
進行劍擊運動,包裝配劍等一身裝備不可或缺,但要踏入奧運之路,付出便會更多。曾代表美國贏得2012年倫敦奧運女子重劍團體銅牌、現年39歲的瑪雅羅倫絲(Maya Lawrence),年幼接觸劍擊便愛上這運動,亦希望能夠參加奧運,經過16年努力,3次衝奧下終於到12年成功。
投身劍擊運動,隨着參加比賽有成績,瑪雅的負擔也越來越大。為參加國家級別賽事,需要遠赴其他州份參賽,花掉不少金錢。在美國,劍擊初學者在學費上的支出不算太,每課約10至20美元(約78至156港元),甚至有裝備可以備用;到進階階段,每節約40分鐘的課堂便需要約80美元(約620港元)。進軍奧運之路,便需要長時間在裝備、參賽長途旅程及住宿花費;瑪雅每年花在賽前各項準備,便用上大約20,000美元(約16萬港元)。劍擊運動並沒有職業比賽,運動員要有收入,除了國家津貼外,便要靠出戰公開賽或錦標賽贏取獎金。
在香港,頂尖劍擊選手大部份都是體院全職運動員,每月獲體院支薪,多少則視乎個別成績而定,取得佳績會有數萬港元一個月;像一姐江旻憓的級數,便有更多。
文: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