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楚紅:明日大嶼違天意

鍾楚紅:明日大嶼違天意

【本報訊】明日是地球日50周年,有環保團體邀請了環境局局長、能源企業CEO、環保團體、學者和傳媒等,為地球的生態健康評分。結果顯示,以10分為滿分,地球的生態健康平均只得3.6分,而香港的生態健康平均只得4.3分,兩者均不合格,顯示受訪者均認為全球及香港的生態健康處於低水平。其中一位受邀的演藝界人士鍾楚紅更明言,只有香港不再推出明日大嶼此類「有違天意」的大白象工程,香港的整體生態健康才能是安全的。

七成人評港生態健康肥佬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邀請了61位社會上不同界別人士為地球的生態健康評分,包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中電總裁蔣東強、環諮會前主席林健枝等人。結果發現,有九成人不滿全球的生態健康,給予5分或以下評分,有2人更給予0及0.1分,只得7%人認為合格,最後平均分只得3.6分;而香港部份同樣不合格,有七成人給予5分或以下評分,平均分為4.3分,略高於全球。

談及50年來人類對於地球生態健康的最大貢獻,最多人認為是參與制訂不同的國際環保條約,如《巴黎協定》、《京都議定書》等,但亦有18%的受訪者認為,過去50年人類對全球生態系統「沒有貢獻」。

其中一名受訪的演藝界人士鍾楚紅指出,若香港不再強推「有違天意」的大白象工程如「明日大嶼」,並善用現有資源建設,香港的生態環境仍是安全,「甚麼是『有違天意』的大工程?我指的是大白象工程,大肆破壞現有自然環境的事,會令香港獨特面貌消失」。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綜合各方答案,反映人類雖然訂定了不少環保法規,然而敗壞生態系統的速度遠高於建設,而這些建設大多出於補救而非預防,令生態環境每況愈下,「地球從不依靠人類存在,反而人類的生存必須依靠地球。過去50年,人類沒有善待生態系統,難怪地球『發脾氣』,以極端天氣、病毒等反撲」,促請世人珍視僅有的一個地球。
■記者李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