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斥資1,375億元「保就業」抗疫基金2.0,當中以810億元推動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但仍有打工仔投訴被遺忘。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發佈「疫情下的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有42.3%受訪僱員被僱主扣減工資,25.6%員工被迫放無薪假。調查機構形容,「(防疫基金2.0)唔係甩漏咁簡單,相反仲懲罰我哋一班打工仔」。
促直接補貼打工仔
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於今年3月下旬透過零子網絡及社交平台進行「疫情下的就業狀況」問卷調查,共收到273份回應。調查顯示,有72.9%受訪者受疫情影響,當中有42.3%受訪者表示被僱主扣減工資,有25.6%受訪者被迫僱主放無薪假。受疫潮影響,六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甚至無收入,更有19%表示出現「十分嚴重」的經濟困難。
保險及金融從業員權益分會會長蔡英豪透露,大部份保險從業員均以自僱人士的「魔鬼合約」形式簽約,因此不受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的9,000元保障。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補充,現時零售業多聘請「散工Promoter」,預料超過10萬人,惟現時本港65歲或以上人士及不足60日僱用期的員工均不用供強積金,令他們在抗疫基金2.0下亦不受保障。
她批評抗疫基金的補助無法「保就業」,最終只會補貼僱主,質疑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只係益老細」,漠視業界的苦況,要求政府設立免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失業援助金,以16,000元為上限,為期6個月,並以去年11或12月的工資作參考去發放工資補貼,同時加強監察領取津貼的僱主,需真正補貼員工,而非對員工減薪及放無薪假,以免「將工人嘅錢,袋落老闆到」。
■記者何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