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鳳冠與珠鏈、架上墨鏡和太監帽,吳志森與曾志豪搖身一變,化身「太后」與「小豪子」,在鏡頭前將社會過去一周的荒謬盡付笑談中。不過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製作團隊要在血肉模糊的現實場景找出「笑料」諷刺時弊,內心極度痛苦,吳志森也「笑唔出」,「由6.9開始到今日,現實仲荒謬過戲劇」。
與吳志森合作主持節目約14年的曾志豪說,他負責「衝」、吳負責「守」,「諗橋、寫稿主要我負責,去到把關、字眼尺度啱唔啱,就佢(吳志森)負責,監製都會把關。森爺係資深傳媒人,比較冷靜,當寫到興高采烈時,佢都會望一望,話唔可以咁寫喎」。
曾志豪憶述7.21事件發生時,《頭條新聞》已經休季,惟因事態嚴重,監製史無前例「添食」數集,「返嚟時心情唔係『好嘢,有工開』,相反係好悲憤。大家都覺得唔可以缺席」。
負責寫稿的他還要將大量新聞材料消化,「好多片都打到飛起、流晒血。我會問同事,條片你係咪睇咗,講返我聽發生咩事,我頂唔順唔敢睇。但呢份工作需要你睇晒,仲要消化佢,中間有咩位可以笑,真係好痛苦」。但他沒有想過放棄,「咁嘅環境唔做真係對唔住啲觀眾。有時見到佢哋(警方)4點鐘記者會咁出色,真係好想同佢嚟個比拼咁嘅心情,唔想大氣電波只有一種聲音」。
不做中間派 「軟瀨瀨做嚟做咩?」
吳志森說,該段時期所創作的「笑話」,其實一點也不好笑,「由6.9到今日,現實仲荒謬過戲劇。對白係令人發笑,但之後會令人思考甚至喊」。
「過去八、九個月,拍完節目內心係好沉重,笑唔出。有人話好好睇,咁沉鬱嘅環境下畀我哋笑出嚟,但我會諗,咁又點?你可以改變到啲咩?個社會依然係一步步咁沉淪落去,我哋用呢種方式,係咪等於可以改變到呢個社會呢?對我來講,係不斷咁掙扎,我希望我做嘅嘢能改變社會,但我就覺得我做唔到,仲唔可以直斥其非,係好沉重。」
吳志森曾因此萌生辭演退隱的念頭,「但好多人反映話,每個禮拜都等緊星期五,嗰短短20幾分鐘令佢哋喺咁沉鬱痛苦嘅環境下,有少少令我哋開心啲,又好似做到個使命喎。本身(覺得)一齊憤怒落去咪好囉,但好多人話,我哋唔笑就慘,係觀眾畀我哋動力」。《頭條新聞》在89年啟播,「到今天使命越來越重。30年前發生六四等荒謬嘅事,但到今天竟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他強調節目永遠不會有中間位,「其實無得唔企硬,軟瀨瀨你做嚟做咩?一係唔做,做就要繼續用呢種手法凸顯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