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回帶重溫公牛「最後探戈」7問7答 - 仙道彬

齊齊回帶重溫
公牛「最後探戈」7問7答 - 仙道彬

畢竟年代久遠,當在90年代叱咤風雲的公牛紀錄片《The Last Dance》即將上演,很多新一代球迷可能只有片面的印象,例如佐敦好勁、試過一季72勝,以及有柏賓和洛文等。所以就寫一篇公牛最後一舞Q & A,嘗試列出7問7答,解答各位讀者的常見疑問,讓球迷更了解當時背景,看紀錄片時不致一頭霧水。

1.《The Last Dance》時空背景為何?

公牛在91-93、96-98兩度締造三連霸,當時球隊以佐敦及柏賓為重心,加上洛文、古高(Toni Kukoc)、卡爾(Steve Kerr)及夏柏(Ron Harper)等球員組成無堅不摧的強隊。由於最後一季將帥意見不合,積遜教練早早宣佈97-98是其最後一季執教,並要球員「好好靜下來,欣賞玫瑰的芬芳」,所以才有《The Last Dance》的出現。

2.當時公牛隊最大的對手為何?

在東岸,有伊榮帶領的紐約人、米拿(Reggie Miller)帶領的溜馬;在西岸,火箭、爵士等都是數一數二強隊。當中由馬龍(Karl Malone)及史托頓(John Stockton)領軍的爵士,分別在97及98年球季稱霸西岸,稱得上是公牛最強對手,可惜最後都要向MJ及其公牛隊俯首稱臣。

3.公牛最強的地方是甚麼?

籃球之神MJ能攻能守,當時雖已34歲,仍是聯盟第一人,公牛強在有三角戰術充份發揮他的實力,也令敵人難以夾擊,多年來的歷練,其心理質素也堪稱第一人,結果在關鍵的第六戰充份證明。公牛另一強項是防守,可以有三位入選過防守一隊的球員同時上陣,如非聯盟不夠公允,柏賓早應有座最佳防守球員獎,那就可以與佐敦及洛文睇齊,也盡顯公牛的防守威力。

4.當年MJ的單季人工高達3,310萬美元,這人工有多誇張?

聯盟在99年設立了所謂的薪金上限條款,規定球員人工不可多於球隊總薪金上限的35%,但MJ最後一季並沒此條款,所以老闆為了回報MJ多年的付出,付出超誇張的薪金數字。當時每隊的薪金上限是2,690萬美元,平均球隊總薪金則是3,270萬美元,在29支球隊中,有19隊的總薪金比MJ為低。

5.既然公牛如此強大,那為何會拆夥?

當時鐵三角MJ、柏賓和積遜教練都相當不滿肥佬總經理卡勞斯(Jerry Krause),討厭他想操控球隊的一切;那時積遜希望有更大權力。最後一山不能藏二虎,開季時已宣佈將是自己留在芝加哥最後一季,而講明非積遜不打的MJ,也聲言會追隨恩師退休。其實本來還有機會扭轉心意,但球季因封館而遲遲未開,結果MJ在99年1月再次退休,其後柏賓及洛文等陸續離隊,王朝正式終結。

6.當時的公牛是否真的強得無人能阻?

其實去到「最後一舞」,很多球評及球迷都不看好他們能再次三連霸,不少人認為他們已贏得太多,主力也開始年紀大,最重要是球季之初已傳出即將拆夥,士氣不高。公牛在這季只得62勝20負,比之前2季少贏10場及7場,失卻主場之利,而且該季柏賓一直受背傷困擾,常規賽只打了44場。在東岸決賽,他們也打足七場才能淘汰溜馬,佐敦vs米拿也成了季後賽其中一對宿敵。所以在種種不利因素下,總決賽時更多人看好爵士,公牛反而成了冷門,最後能夠高舉第六座總冠軍,絕非想像中容易。

7.公牛在《The Last Dance》中,最經典的畫面是哪一幕?

因為太經典,就算沒有經歷過那些年的球迷都肯定會有印象。在總決賽第六戰,公牛在餘下41.9秒仍落後3分,MJ先是上籃追到85:86,然後在接下來爵士的攻勢中,他成功偷走馬龍的籃球,然後帶上前場,最後用左手輕輕一推拜朗羅素(Bryon Russell),射入NBA史上最關鍵的一擊,協助公牛以一分之差勝出!完場後他高舉代表六次總冠軍的「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姿勢,也完全總結了佐敦在公牛的輝煌功績,與公牛主場聯合中心的銅像一樣,永垂不朽。
文:仙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