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輩堪一笑 - 邵頌雄

爾輩堪一笑 - 邵頌雄

歷史學家Michael Wood以往主持的《印度故事》、《英國故事》、《尋找莎士比亞》、《西方世界的藝術》等,都饒富趣味,故得悉上星期BBC推出他最新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時,便翹首以待,頗有興趣看Wood眼中的杜甫如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影片大部分時間以現代西安街景介紹杜甫身處的八世紀長安,浮光掠影地簡述杜甫生平,卻對其詩風與文學成就未予片言隻語,即使訪問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劉陶陶等漢學名宿,亦形同點綴,是為遺憾之處。意外的反而是Ian McKellen以莎劇腔誦讀杜甫的英譯詩句,竟有沉鬱頓挫之致。

對於從未聽過杜甫名字的西方觀眾來說,BBC卻是走出了難得的第一步。任何藝術或文學作品都不能撇開創作時的社會背景、創作者的生平際遇來認識。杜甫詩的波瀾壯闊,正是因為反映着唐朝由盛而衰的時代變遷、平常老百姓生活的顛沛流離、貧富懸殊的極度不公。沒有糜爛不堪的政權,就不會有杜甫的憂國憂民。偉大作品值得後世欣賞之處,是能以精湛技巧與深刻觀察,令人生的困厄或歡愉得以昇華,將原來局限於一個時空的情感化為超越世代的哲思、將平凡衍為超卓、將短暫變為永恆。

宇文所安認為杜甫堪與但丁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奠定了詩篇的價值與高度。如此將杜甫置於義大利和英國「最高詩人」之列,頓時為這位於西方「不見經傳」的文人定下了文壇泰斗的位置。由專研中國詩詞與文學的漢學權威作出這樣的評價,不論同意與否,也是一種極為吸睛的說法。但宇文絕非借漢學耍嘴皮的學棍,他於2015年出版六大卷的杜詩英文全譯,便為傳世之作,而那只是他眾多研究中的其中一種。宇文所安的譯文字句流麗、精準雅達,猶如英詩。例如著名的《兵車行》開首:「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宇文譯作:「Wagons rattling,/ horses neighing,/ men walking, each with bow and arrows at the waist./ Moms and dads, wives and children rush along seeing them off,/ the dust is such you cannot see the Xianyang Bridge./ Pulling at clothes, stamping feet they block the road weeping,/ weeping voices rise straight up against the clouds and high wisps./」。這類寫境的詩句,可能還比較容易翻譯,但如《望嶽》一類寄情泰山磅礡氣象以伸一己豪情氣概的作品,則難以用另一種語言表達。詩云:「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會如何翻譯?宇文的英譯,氣度不凡,忠實之餘卻無拘囿於逐字查字典的小家子氣:「And what then is Daizong like?— / over Qi and Lu, green unending. / Creation compacted spirit splendors here,/ Dark and Light, riving dusk and dawn. / Exhilarating the breast, it produces layers of cloud;/ splitting eye-pupils, it has homing birds entering./ Someday may I climb up to its highest summit,/ with one sweeping view see how small all other mountains are./」(書中對Daizong、Qi、Lu均以附註解釋,另於句末解說此段隱括《孟子》)。

不論Michael Wood抑或宇文所安,對中國詩詞、文學、歷史的研究,雖無「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傳統「國學」抱負,但秉承「漢學」不設既定立場的客觀視野,既有深入單一作品的精細分析,亦考慮作者其他作品、以至整個時代的文風、政治氣候、宗哲情操等廣闊考量,更同時融入當地文化、當代思維的神髓。

這些學者憑着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對他國文化的尊重,以不卑不亢的態度來作研究。不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也不是甚麼勞什子的「殖民種族歧視」,而是方法與態度的可取,中國人同樣可持此態度研究自己的文化,由深入理解來建立自信,無須膜拜服膺趨炎附勢的西洋學棍。老杜詩言:「烈士惡多門,小人自同調。名利苟可取,殺身傍權要。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不妨同聲一笑。

文化自信與夜郎自大是兩碼子事。網上見到小粉紅對BBC製作杜甫紀錄片的消息興奮得失禁,一片「火了」、「霸氣」歡呼聲,既無知又崇洋,還說「莎士比亞不行了,杜甫才是時下英國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Oh my goo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