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在中國首輪爆發造成的衝擊,由第一季經濟首現28年有紀錄以來負增長「找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管治威信亦亮起紅燈。國家統計局昨公佈,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6.8%,情況較97亞洲金融風暴及08雷曼倒閉更慘烈。有經濟分析師直言,真象可能不止公佈水平;有指內地經濟復蘇之路可能是黯淡的「L形」或波動的「W形」。
記者:劉美儀 盧燕儀
在東莞樟木頭經營餐飲小店的王先生說:「差,肯定差,差很多!」他昨向本報表示,當地工廠定單少,廠方多放假又少招工,工人數目自然少,他每晚生意額由以往兩、三千元人民幣,大跌至最差的四、五百元人民幣。生活擔子越來越重,他坦言已經養不起父母,早前已把雙親送回家鄉。他估計下半年經濟會更差,現在最大目標是「保命」,希望維持一家四口基本生活。武漢肺炎疫情率先爆發地中國,首季經濟受重創。
民企債潛藏爆煲風險
國家統計局公佈指第一季內地GDP負增長6.8%,工業增加值及固定資產投資,首季分別按年跌8.4%及跌16.1%,均差於市場預測;3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由2月份漲0.8%轉為下降1.2%。
中國首季經濟負增長,衝擊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管治威信面臨上台以來最大挑戰。習昨主持政治局會議,會議指出要以更大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把資金用到中小微企業上。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稱,3月份主要指標已呈回升格局,料持續向好改善。惟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分析師羅家聰則睇淡,指首季負增長6.8%「呢個數(咁少)我唔信」,原因是中國當時為疫情重災區,爆發期最早,即使仍有一些民間消費及網上營銷,但拉動經濟主軸——「投資及製造業全面停頓」,衝擊度應較官方數字更嚴重;從外國最近公佈的經濟領先指標,如採購經理人指數及製造業數據普遍呈雙位數倒退推論,就算內地GDP不完全對等打一折扣,「(首季GDP)俟近10%才合理」。但他同意隨着內地督促復工復產,次季會好過首季谷底數字,惟房地產市場及民企債潛藏爆煲風險,經濟復蘇過程「L形走唔甩」。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內地經濟復蘇視乎疫情會否爆發第二波,或呈「W型」推進。美資大行摩通看法樂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接受《第一財經》訪問,預測第二季內地經濟呈「V形」反彈。
關注保就業 料推刺激措施
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指出,中國首季經濟負增長未完全反映疫情影響,在配合防疫準則下復工復產亦有一定困難,加上歐美定單煞停,內地零售銷售未見恢復,相信接下來就業環境惡化,繼而影響消費總量。保就業是當局首要關注,3月份內地城鎮失業率已達5.9%。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謂,首季經濟屆近年最低點,但不代表之後強力反彈,一切取決於海外疫情何時受控,經濟負增長下,失業率高企肯定是一大隱憂,相信當局會接連推刺激措施保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