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數字近幾天都在單位數,心中暗喜,不敢張聲,怕太好的事會因大喊一聲而消失,怕它「小器」。但畢竟,疫情終也有過去的一天,總不成永遠緊張兮兮的處於戒備狀態,要重回正常生活,應有怎樣的路線圖?
疫苗遲遲未到,大部分港人都沒有抗體,重回正常生活後,是怎樣的光景?就是戴口罩,也不能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一旦確診數字又升,大家怎麼辦?又再停工停課?沒可能,太折騰了。
歐美疫情仍是水深火熱,要參考重過新生的例子,先看內地。支付寶研發了健康碼,以手機追蹤。程式給各人一個顏色二維碼,綠色代表健康,紅或黃代表有需要隔離。人們進出每個地方都要給人掃手機,一旦沒有綠色碼,哪裏都不能去,也不知措施幾時結束。
有人或者認為中國能控制疫情,是因為科技先進,政府有能力,但這種完美監控,對私隱的侵犯也不容忽視。
另外,廣東省政府最近提出一個頗令人吃驚的政策,小學返校後要「零起點」教學。即兩個月來的網上授課,一筆勾銷,網上教過的課程,要從頭再來。老師聽到一定崩潰,家長和學生也不一定高興。學期要延長多少,小孩還有沒有暑假?
或者網上授課的效能受學生條件限制,因人而異。但要學生再次把同樣課程再學一遍,他們也會覺得乏味,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