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月中旬,美國依然有七個州沒有推行封鎖法令。沒錯這七個州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偏低,但是並不表示疫情不會起突變。這七個州的州長各持己見,綜合來說不出兩個理由,一是戴口罩和社交距離已經生效,不必再進一步;二是重視自由選擇,市民可以自主決定。有些州長只建議市民留守家中,卻不願發封鎖法令。有的說:「我對人民有信心。」有的說:「幹嘛?是不是還要問一聲媽媽我可不可以?各地區可以自行決定呀。」這可以說是民主精神的一種表現吧,比較犬儒的看法是這些州長推卸責任,免得日後因封鎖引起的各種問題而被追究問責。
封鎖除了引致經濟衰退,大量失業之外,還有心理生理方面的問題。長期孤立獨處,失去了社交生活,會導致情緒低落,婚姻危機,甚至舉止失常。已經有人在家酗煙酗酒,或是在面書胡言亂語,甚至有年輕人受不了封鎖的壓抑而自殺。作為長者,習慣靜處,已經忘記了青少年的生命力曾經是苦惱的根源。那麼是否就因此給年輕人自主決定可以自由外出互訪朋友進行各種社交活動呢?不能讓這變成一個藉口。有情緒病或自殺傾向,便只好尋求精神醫生的輔導。如今防治瘟疫是大前提,若是因此而引起其他的問題,只好盡量個別處理,不能因噎廢食。
瑞典到如今不推行封鎖,亦是宣稱相信人民會得自發遵守社交距離,結果餐廳廣場滿是快樂的群眾。看來未能樂觀。英國首相強生一度採取放任的群體免疫方法;不幸他自己也染上了病毒;如今強生已經在康復中,並且改變了主意。祝福他。
民主自由當然包括了宗教信仰的自由。如今絕大多數的主日崇拜以視頻的方式進行,真的是功德無量,兩全其美。不過還是有少數的牧師堅持他們和信衆的憲法權利,照常一大班人齊聚聖堂,唱聖詩領聖餐。有些信徒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沒有恐懼,我有的是信仰。」「我不會染上病毒,因為基督的寶血會得保護我。」 也有牧師說:「我情願大家以自由人的身份勇敢地出來崇拜,保衞自己的憲法權利,也不要像囚犯那樣留守家中,活在孤獨和恐懼之中。」
似乎也是一番頗為動聽的道理。有位老太太卻有這樣的看法:「說來說去,骨子裏還是一個錢字作怪。有些宗教團體的領導又可以藉此揚名立萬,吸引更多教眾。」這我可不敢武斷;誠心誠意相信自己的立場是對的宗教團體領導人肯定是有的,因此也就更為可怕。那是religious zealot,引致的後果更為嚴重。另外一位老先生的話倒比較中肯:「哦,你們的憲法權利?我也有我的不受生命危險威脅的權利呢。」說到底,自由不是亂來。自由也有守則。你有自由,也得尊重別人的自由,結果就會出現了一套遊戲規則給大家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