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潮打擊社會民生,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調查發現,86.6%受訪服務使用者因失業或工作縮減導致收入減少,當中逾半整體家庭收入跌幅達五成或以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指,旗下兩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2月起接獲的新個案中,七成以上出現經濟困難,但大部份不願申領綜援。
社聯3月10日至31日就多個範疇訪問不同服務的使用者,在回答就業問卷的1,138人中,86.6%人表示因失業或工作縮減等因素導致收入減少,當中53.9%整體家庭收入跌幅五成或以上,而跌幅達七成或以上更有30.6%。近半受訪者收入減少的情況維持五至八周,近半認為情況會持續至少三個月。不少受訪者稱若情況持續,須減少食物開支、動用積蓄甚至借貸度日,約三成更指將無法應付生活必要開支。
促設失業援助金
身兼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指,該處兩間服務中心2至4月接獲的新增個案,七成以上屬經濟困難,他們大多從事飲食、運輸及零售業,最受疫情影響。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表示,疫情下社會幾近陷入停擺狀態,基層勞工面臨放無薪假、減薪甚至失業,而失業人士未能受惠於政府的保就業計劃,他們亦不願或不合資格申領綜援。他建議政府參考在職家庭津貼資產限額並引入「防貧」概念,進一步放寬申領綜援資格,以六個月為限,為失業人士提供基本生活援助,長遠應推行失業援助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