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銷售大跌62%續縮舖救亡 轉攻本地客

莎莎銷售大跌62%
續縮舖救亡 轉攻本地客

【本報訊】疫情拖累訪港旅客大跌,過去主打內地客生意的莎莎(178),首季港澳銷售大跌62%,除了透露未來會繼續縮舖之外,更明言將調整產品組合轉攻本地客。分析認為,五一黃金周已無「黃金」,零售大環境短期難以扭轉,料行業在第二季持續轉差,不建議現階段低吸零售股。
記者:周佩施 李海澄

截至3月底止的第四財季,莎莎整體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為8.92億元,按年跌56.5%,當中港澳區零售額6.58億元,按年跌62%,同店銷售則跌59.6%。集團表示,主要由於兩地因疫情實施多項入境限制,加上澳門賭場停業兩星期,內地客交易宗數急跌80.8%。雖然本地客按年升4.1%,但整體交易宗數減少43%至270萬宗,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僅229元,下跌35%。

永嘉:港澳銷售跌幅大

莎莎預期,嚴峻的經營環境將會持續,集團將繼續加強各項減省整體成本的措施,以維持競爭力和減少虧損,未來將繼續縮減香港店舖網絡,以及向未約滿的業主尋求短期租金減免。莎莎又稱,由於現時以本地客的銷售貢獻為主,集團將繼續調整產品組合,以迎合本地顧客的需求。

除了港澳市場外,莎莎其他地區的銷售額亦告跌,包括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電子商貿的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跌27%,主要受疫情影響,內地及馬來西亞的大部份零售店由2月初至3月中旬陸續暫停營業,導致營業額分別跌51%及16.9%。

經營「D-mop」、「J-01」等品牌的永嘉集團(3322)亦表示,集團高級時裝零售業務的實體店於首季同店銷售下跌51%,整體收益亦跌27%。期內,港澳區同店銷售跌幅最大,下跌58%;其次為中國區下跌51%;台灣及新加坡則下跌23%。

專家不建議低吸零售股

友信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表示,多隻零售股業績受壓是預期之內,料零售行業在第二季持續轉差,「除非內地自由行再來,各國人流限制措施放寬,才會有曙光,短期未必會大復蘇。」他又稱,撇除疫情因素,莎莎整體競爭力每況越下,業績不斷惡化,「本港藥妝店越開越多,莎莎在香港競爭力不夠強,即使市況回穩,其未來增長動力亦會較弱。」他不建議投資者買入本地零售股。

帝鋒證券及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郭思治亦稱,零售股已見頂,難料何時反彈,預期銷售數字會持續下降。「近期股市上升刺激投機買盤,但不足以扭轉整個大環境。」他看淡零售業,「咁多股份可以買,點解要買零售股?即使之後復蘇都要時間,失業人數仍然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