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盲搶糧 米價急升一成

疫症盲搶糧 米價急升一成

【本報訊】本年初武漢肺炎爆發導致「盲搶米」,消委會公佈2019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發現去年食米的總平均售價升幅最高,達8.5%,今年初更有三款食米平均售價因疫情關係急升約一成。米商認為食米零售價上升與搶購有關。

消委會公佈2019年度超市價格調查,檢視本港三間大型連鎖超市共230項較受歡迎貨品的總平均售價,「雜糧/調味」及「糧油食品」的總平均售價各錄得3.3%及3.2%升幅,成升幅最高的大類。

團體籲放寬食物銀行申請

若細分組別計算,食米類的總平均售價升幅最高,達8.5%。八款食米平均售價過去兩年連續上升,升幅由2018年6%到15.6%之間,至去年的4.4%到18.5%之間。其中雙羊牌澳洲百搭米王5公斤裝售價加價最多,由2018年的63.3元急升18.5%至去年的75元。

今年初疫情令市面曾出現搶米潮,消委會特別比較今年首兩個月食米類於兩間超市網上購物平台的售價,發現七款食米平均售價於今年2月錄得上升,當中櫻城牌日本品種珍珠米5公斤、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5公斤和8公斤的平均售價升幅較大,分別較前一個月上升10.2%、9.9%和 9.6%。
香港米行商會有限公司理事長陳建年分析,食米零售價急升與搶購有關。他解釋,年初的搶購潮意味即使食米以正價出售,消費者亦樂意選購,令超市不再減價,「正價貨架都吉,使乜減價?」

面對糧油食品加價,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大嘆「好頭痕」。她指基層家庭已盡量不會選購罐頭,但食米難避免。加上疫情令不少基層失業,更難選購食物,促請放寬食物銀行的申請。

消委會亦指經濟下行,市民日常支出更為沉重,呼籲進口商及零售商穩定供應和價格。
■記者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