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科生圍城戰物資製搓手液

港大醫科生圍城戰物資製搓手液

疫情下分享衞生小知識,facebook專頁「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其版主是一名港大醫科六年級生。醫生是面對人的職業,惟疫情下需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醫科生畢業試前的臨床練習亦要取消,「版主」不諱言,擔心影響考試表現。抗疫初期,酒精搓手液一度斷市,版主與同學遂於短短兩日內,利用抗爭運動的剩餘物資自製200多支搓手液,轉贈基層市民。

在不少人心目中,醫科生是可從社會運動中「免役」的尖子,只需好好讀書,他朝成為醫生不愁沒有機會回饋社會。惟版主不甘困於象牙塔,參與反送中運動成了她大學最後一年的「課外活動」。去年6.12當天,她本應跟隨資深醫生巡房,惟按捺不住與同學一起走堂趕往金鐘夏愨道現場,眼見急救隊伍數目足夠,遂幫忙收拾垃圾,但「執執吓,就放咗催淚彈喇!」

選精神科開解港人

去年6月至11月,儘管課業繁重,版主每晚皆花近兩小時將部份中文聲明及新聞稿繙譯成英文,並協助管理Telegram頻道,讓在港採訪的外媒能接收相關資訊。11月中旬,港大對出的薄扶林道曾有抗爭者堵路,防暴警到場後險釀衝突。其後斷斷續續數日的「半圍城」使得校園積存不少急救物資。當校園回歸平靜,她曾協助處理剩餘物資。然而,她用於學習上的時間因此減少,「其他同學上堂嗰陣乜都識,我就成日都好似讀極都唔識」。

笑容,對這個學年的畢業生而言十分奢侈,對香港人亦如是。醫者父母心,經歷過去一年的動盪,她選擇精神科作為自己未來專科的意志更為堅定。沒有人會想成為被時代選中的畢業生,但今年畢業的他們將繼續無所畏懼地走下去。

「版主」製作200多支「革大誠哥醫學院」搓手液贈基層。 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