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消毒酒精成為搶手貨。消委會抽驗市面24款消毒酒精樣本,發現六款含微量甲醇,可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引致中毒、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眼部損害等,雖然以六個樣本的濃度計算,每日攝取逾104毫升才會中毒,但消委會指隨着疫情發展,市民增加使用消毒酒精,提醒若自製搓手液及消毒傷口時,攝入量會提升。另外,18款的實際酒精成份低於標榜成份,其中一款標榜酒精含量為75%的樣本,實際乙醇及異丙醇含量僅得62%,亦有16款「呃秤」,實際淨容量低於標示容量。
記者︰鄭啟源 曾偉龍
消委會上月11至13日在藥房購買24款消毒酒精樣本,每支售9元至98元不等,每毫升介乎0.04元至0.5元,相差逾12倍。測試後六款樣本檢測出微量甲醇,濃度介乎0.007%至0.0336%。
消委會指,甲醇是一種含毒性的有機溶劑,可透過皮膚進入人體而引致中毒、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長期吸入更可能導致失明和腎衰竭,根據世衞數據,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最高攝取量為35毫克,按測試中甲醇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則相當於攝入大約104毫升的份量。
消委會提醒,六款消毒酒精的甲醇濃度雖不足引發急性中毒,但公眾若用以消毒傷口,酒精可能直接進入血液,或經皮膚和呼吸攝入;部份消費者更常利用消毒酒精自製搓手液和清潔家居,攝入份量亦會提升,不應掉以輕心。
部份產品濃度低於標示
消毒酒精等消毒用品目前不受法例規管,但消委會指,商戶銷售含甲醇的消毒酒精產品,有機會觸犯《消費品安全條例》,已交海關跟進。
18款的酒精含量亦被發現貨不對辦,在22款標示酒精含量為75%的樣本中,有16款的乙醇及異丙醇含量不足75%,當中三款實際酒精含量更只有62%至69.1%,兩款分別標示為70%及95%酒精的樣本,實際乙醇含量則只有 65.7%及89.3%。
世衞指引,一般醫護使用的消毒液需要60%至80%的乙醇或異丙醇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和病毒。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解釋,消毒酒精濃度並非越高越好,引述研究指消毒酒精內其餘成份為水,水可起催化劑作用,減慢酒精成分蒸發,95%濃度的酒精殺菌效果反而較差。
買防疫品投訴 涉款144萬
「呃秤」情況亦很普遍,23款有標示產品淨容量的樣本中,16款實際淨容量低於標示,當中三款實際淨容量與標示相差達10%以上,差距最大的樣本為Toppa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75%,實際淨容量只及標示的78.8%,已轉交海關跟進。海關稱會分析及跟進相關報告,若發現有關貨品的聲稱牴觸《商品例》,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消費者難以分辨消毒酒精所含的成份,濃度需透過儀器量度,呼籲公眾勿以嗅酒精氣味或用火燒等坊間方法測試,引致安全風險。
另外,消委會今年共收到796宗涉及購買防疫物資的投訴,當中67.7%以網購方式交易,涉及買口罩的投訴有649宗,餘下涉及酒精等防疫用品,總涉款逾144萬元。投訴主要涉及送貨延誤和退款爭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