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犬變暴戾 獸醫:出於保護主人

寵物犬變暴戾 獸醫:出於保護主人

【本報訊】對於西貢狗咬狗命案,獸醫黎昌生指貴婦狗性格溫馴、平易近人,若突然變暴戾,除天生神經質以外,很大機會是出於保護主人的天性。

黎昌生表示,狗隻跟人類一樣,會有情緒病或精神病,但很多狗隻的情緒問題都跟狗主日常相處及訓練有關。今次事件中,女狗主與其他狗主對罵時,貴婦狗已顯得情緒激動狂吠,黎醫生認為,當狗隻情緒激動便會亂性,即使是主人亦會「乜人都咬」,所以當時貴婦狗「唔會明白啲人鬧乜」,但已激發起保護主人的天性,當松鼠狗侵入牠的警戒範圍時,便會被視為敵人而被攻擊。

馴狗師:主人無正視問題

當兩隻狗互咬時,黎認為不應使用暴力分開,應以物件如手袋或木棍將兩狗撥開,將傷害減到最低。黎建議,狗主應避免令狗隻經常出現惡劣行為,如帶牠到無狗隻的地方,令牠不容易變得激動,以及改變相處方式。犬隻訓練師Eric Ko亦表示,當發生狗咬狗情況,若短時間內不能分開牠們,此時不應強扯,因反射作用只會令牠們咬緊不放。他建議主人應做一些舉動分散牠們注意力,如敲打身邊物件、用少量水淋向狗隻等。他鼓勵主人遛狗期間一旦相遇,應主動與對方狗主溝通,例如告知自己狗隻具攻擊性等,避免爭執。

馴狗師張婉琪看過短片後指,事件反映狗主日常並無正視狗隻的吠叫問題,「當一隻不停吠,另一隻會覺得佢好煩,就會打起上嚟。」她指,狗隻於六個月至一歲成年前,是行為訓練的黃金期。張指,日常生活中,狗主亦應對狗隻行為制訂嚴格標準,切忌「一時一樣」,「今次吠就得,下次吠就鬧,隻狗會唔知自己啱定錯,動物世界只有yes or no」。事件中的松鼠狗疑遭狗帶吊死,張指,使用頸帶可防狗隻「搶繩」,惟氣管有問題的狗隻切忌使用,「輕輕拉一拉就要鬆返,唔可以同佢鬥力。」項圈亦忌索得太緊,避免令狗隻窒息。
■記者潘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