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一度被視為最高危國家的台灣並未因為大陸的隱瞞而被疫流淹沒,反而透過快、狠、準的決策,成功堵截疫情,並將確診及死亡人數減至最低。防疫殺着招招見效,如反應迅速:最早警示疫情風險、提前做到口罩自給自足;政策狠辣:封關雷厲風行、重罰違例市民;判斷準確:成立指揮中心研判疫情發展,再加上防疫人才輩出,令蔡英文政府應對疫情的能力不單贏得國際掌聲,更可說是台灣近年在國際舞台上最風光的時刻。
今年1月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機構曾預測,台灣會是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由最近公佈的全球確診及死亡數字可見,台灣並未如外界預期般淪陷。數據顯示,武漢肺炎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90萬人,在亞洲地區,大陸確診突破8萬宗、南韓也超過1萬人感染、日本逾7,600宗確診。截至本月12日,將近2,400萬人口的台灣共388宗確診,6人死亡,平均每百萬人才16人確診,比全球平均每百萬人229宗確診要低。死亡率也低得驚人,歐洲國家如法國及意大利,致死率介乎9.9%至13%,大陸約4.1%,台灣僅1.32%,遠低於大多數國家。
部署快
台灣能守住疫情第一波防線,全靠政府抗疫作戰兵貴神速,台是全球最早發出疫情警報的國家,湖北武漢衞健委首次公佈不明肺炎訊息,是在12月31日,稱有27宗個案。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日宣佈要將大陸肺炎按照SARS處理,但外界對神秘疫情一無所悉,在傳染途徑不明、嚴重程度、無法排除人傳人的情況下,台已採取預防行動,針對武漢直航的班機要登機檢疫、提升入境旅客發燒篩檢程序。首宗確診出現前(1月21日),疾管署提前將武漢肺炎公告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大陸國家衞健委也跟着宣佈,將武漢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卻比台足足晚了七天。
組國家隊破質疑聲音
武漢肺炎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全球爆發搶購口罩潮前,蔡英文政府提前部署應對。事實上,當地往常產能每天僅100多萬個,儲備有4,600多萬個,口罩供應杯水車薪,連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也說:「數量看起來很多,但(全台)一天用一千萬個,四天就沒了。」行政院1月24日宣佈,禁止口罩出口,此後組成「國家隊」,斥資增設90部口罩生產機,令產量增至每日1,300萬個。不僅如此,台灣1月取得病毒基因序列後,立即研發快速檢驗方法,將檢驗時效縮短至四小時內,近日又與丹麥團隊成功開發「血清檢測碟片」,只需受測者一滴血液,就能在12分鐘內完成檢測,大大減少篩查時間。但如蘇貞昌所說,從防疫作戰以來,政府每做一個決定,幾乎都會有人質疑,口罩禁出口到大陸等地,曾招致范瑋琪等藝人不滿大罵蘇是「狗官」,直至確診人數明顯低於他國或地區,批評聲音也隨之消散。
出招狠
台灣政府將防疫視同作戰,封關措施雷厲風行,減少潛在傳染源入境。隨着早期陸港澳確診人數不增加,早於1月26日宣佈禁止湖北人入境,接着禁止所有陸客入台、規定曾到訪陸港澳的入境者居家檢疫、暫停前往港澳地區旅行團,此後進一步禁港澳人士赴台。到後來疫情變得嚴峻,上月19日起宣佈進入封國狀態,禁止所有非台籍人士入境。政府狠招還有重罰違反檢疫令的人士,立法院2月三讀通過特別條例,規定隔離檢疫的市民,一旦違反檢疫令,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約25萬港元)罰款,目前至少六人遭重罰。
判斷準
有外媒分析,台灣能有效對抗武漢肺炎病毒,其中一個主因是準確判斷疫情發展。有過2003年SARS的經驗,台灣2004年成立流行病的「統一指揮」機制,今年1月成立跨部會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應變措施。不得不提的是,當地兩大防疫功臣發揮關鍵作用,衞福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向民眾即時匯報每日情況,準確提供訊息;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利用「大數據分析」,完成口罩即時地圖及推行口罩實名制,方便市民購買口罩「保命」。
辣台派遠見果斷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總結了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的關鍵,包括提前展開防疫措施;設置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果斷採取行動,禁湖北人入境的時間比各國早;違反隔離措施會被重罰;確保物資充足。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向本報稱,台防疫關鍵是「提早預視」,大陸在澳洲及歐洲搶購口罩時,台灣預估不久後全世界會缺口罩,想盡辦法從德國進口機器自行生產:「這一點比其他國家看得更遠。」同時,政府以實名制分配口罩,讓防疫發揮最大效用:「歐美的(防疫)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物資。」加上台灣全力圍堵受感染個案,在機場篩查落機乘客,從源頭堵截患者:「不是等到他們回到家裏,我們才要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