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 in Town】Stay Home都要食得好 外賣crêpe味蕾遊法國

【Best in Town】Stay Home都要食得好 外賣crêpe味蕾遊法國

【Best in Town】
全球封關,我們「禁飛」留港,幸好香港仍是國際大都會,隨時嘆到正宗外國美食。今日找來法國五月團隊成員Pierre-Louis Guillon,為我們推介本港兩間提供最正宗crêpe(法國薄餅)的餐廳,最正是提供外賣服務,足不出戶也能透過味蕾去旅行。

法國薄餅,顧名思義是法國的薄餅,即源自法國的小麥蛋薄餅,俗名手卷班戟,台灣人叫可麗餅,鹹甜兩食皆可。鹹的叫galette,甜的就是crêpe。在法國街頭和餐廳很常見,一鹹一甜,才叫做一餐。在港工作六年的Pierre,是法國五月藝術節市場策劃部主管,有個中文名字叫古彼爾,他首先介紹何謂正宗的crêpe,「最重要必然是麵粉,鹹的galette必須用高質蕎麥。厚度更是一門藝術,厚薄各有喜好,但一定要夠鬆脆。在餅上放甚麼食材都可以,但講求份量勻稱,有如三文治的餡料。」

美食文化人Pierre為我們推介兩間提供正宗法國薄餅的餐廳。

發源地的味道 疫前日賣400份

Pierre第一間為我們介紹的餐廳La Crêperie,是全港第一間crêpe專門店,5月將慶祝開業十周年。老闆Philippe來自法國Brittany,也就是crêpe發源地。他13年前在上海開了全亞洲第一家crêpe店,再在台灣、柬埔寨、越南等地插旗,來到香港曾在銅鑼灣和上環開店。多年過後,僅得灣仔總店仍屹立不倒。Philippe回憶過去風光,「在肺炎前的日子,我們一天能賣出400份crêpe。La Crêperie於2010年開張,當時的想法是香港有很多法國人,部份來自發源地Brittany,他們當然懷念這地區名菜。我們便想做出跟Brittany一模一樣的味道,再將這美食文化推廣給香港人。」

Pierre的推介是La Complete,「這可說是crêpe最經典的款式,只有法國火腿、有機蛋、芝士和沙律,但就最能看到廚師功力。這裏吃到的,讓我感覺秒間置身法國。」他指指餅底上的油光很重要,「牛油可令麵糊發亮,師傅會先將牛油塗在機器上,確保餅底不會黏在機器,也能透過牛油帶出風味。」吃crêpe的方法很個人,Pierre喜歡由四個角邊開始吃,越吃越小,最後才吃中間的精髓餡料,「讓最好的留到最後。」

Philippe是La Crêperie創辦人之一,來自法國薄餅發源地Brittany。

Les Voiles de Saint Tropez $88(a)
甜版經典款式之一,鋪上雲呢拿雪糕、焦糖蘋果和海鹽焦糖醬。

La Complete $98(a)
最基本的選擇最經典,餡料只有法國火腿、有機蛋和芝士,配沙律菜。

La Piano $145(a)
餡料很豐富,有煙三文魚、菠菜及有機蛋。

(a)La Crêperie 灣仔皇后大道東100-102號鉅芝樓1樓

大灑鹽花 法國總領事都撐

Pierre另一間推介的是銅鑼灣Fleur de Sel,主打fusion薄餅。老闆Gregory大有來頭,曾在法國領事館做廚七年,也曾在米芝蓮三星餐廳Joël Robuchon工作,對食材運用認真,只用最貴的人手鹽花fleur de sel,成本比普通鹽貴足十倍,連法國總領事都是定期捧場客。Gregory說:「我們95%的食材都來自法國,我堅持由法國進口食材,如沙甸魚、蕎麥麵粉、Grand Marnier甜酒,也自製蜜餞檸檬、薯仔粒和焦糖醬等。」

Pierre吃了La Speculoos,餅如其名,靈魂是荷蘭和比利時零食speculoos脆餅,「香港人常常用普通牛油,但於法國人而言,他們覺得鹹牛油較好吃,因為當地有鹽田,本地人烹飪也會用到海鹽,包括牛油。這道菜便是直接用鹹牛油煮焦糖,故有種與別不同的鹹香。」最正宗吃crêpe的方法,必是配蘋果酒(apple cider),以中和薄餅的油膩感。「它們是絕配,蘋果酒與crêpe來自同一地區,Brittany產酒不多,但就有很多蘋果,也用蘋果釀出低酒精的有氣蘋果酒。」

對於三位法國人,crêpe的意義又是甚麼?他們一致認為是:回憶。由孩童時期長輩在廚房煮crêpe時的飄香,到長大後手握一卷crêpe看足球比賽或到沙灘曬太陽,再到現在浪蕩來到香港散播家鄉美食魅力,全來自crêpe帶給他們的那份厚厚回憶。

Fleur de Sel由Gregory和香港人太太Van打理。

La Speculoos $88(b)
雲呢拿雪糕配上厚厚焦糖醬和speculoos脆餅碎。

La Fermiere $148(b)
填滿煙肉和自製薯仔粒,用上兩款法國芝士。

每星期都有限定菜式,採訪當日是法國沙甸魚。

(b)Fleur de Sel 銅鑼灣富明街1號寶富大樓2樓J室

記者:廖明懿
攝影:伍慶泉、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