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對巴基斯坦裔港人夫婦,2月時喜迎家中第二胎,婦人在葵涌瑪嘉烈醫院順產誕下女嬰,惟女嬰經常無故大哭,且體重不增反減,令夫婦甚為擔心。直至女嬰出世第八日到母嬰健康院檢查時,始發現她左邊鎖骨骨折,獲轉介入院詳細檢查,被診斷為生產過程中引致骨折。夫婦不滿瑪嘉烈醫院疑涉疏忽沒有即時發現,令女兒受苦。
記者:郭杏妤
居港12年的巴裔漢Ahmad,與妻育有一名3歲兒子,今年2月18日在瑪嘉烈醫院迎接小女兒Simrah出世。惟女兒留院期間,即使餵哺母乳後仍嚎啕大哭,Ahmad妻子摸不着頭腦,以為女兒未飽,只管續餵奶粉,母女兩日後獲安排出院。至女嬰出世第八日到母嬰健康院檢查,始發現她有黃疸及左邊鎖骨骨折,即日轉介至明愛醫院照X光,院方診斷其骨折是出世時造成的創傷。
院方無提供醫護姓名難查究
夫婦回想起餵奶時,每當觸碰女兒左肩位置她就會大哭,且她出生時體重為3.71公斤,惟數日後降至3.41公斤,相信與痛楚致不願飲奶有關。夫婦對此心痛無比,即時向醫院查詢是否生產過程中出現失誤,但Ahmad指院方一直未有提供當日負責接生的醫護姓名,令他們無從查究。幸他們帶女兒向私家醫生求醫指鎖骨骨折會自然癒合。
瑪嘉烈醫院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產婦分娩過程順利並無異常,經婦產科及新生嬰兒科醫生診斷後,安排母女出院。2月25日,因女嬰有新生嬰兒黃疸症及左邊鎖骨骨折,經母嬰健康院轉介至明愛醫院。經X光檢查後,確診女嬰左邊鎖骨有骨折,但無大礙。兒科醫生向家屬解釋女嬰情況,並安排女嬰同日出院。院方續指3月至4月曾致電家屬逾二十次,亦曾以電郵聯絡他們,提出安排相關醫療團隊會面並解答疑問,惟家屬並未接受。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說,鎖骨骨折為順產的已知風險,原因多為嬰兒出生時肩膀卡在母體出口位置,「BB越大隻,或媽媽出口位窄,危險性越大。」通常嬰兒重3.5公斤以上算「大隻」,倘遇此情況,醫護有機會在產婦出口位施加壓力讓嬰兒出來,此刻有引致嬰兒鎖骨骨折風險,若不施加壓力或引致肩難產,嬰兒或會缺氧受傷。靳補充,醫護人員需在新生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作檢查,「通常如果好明顯嘅鎖骨折斷,即係直情左右唔對稱嘅話,好多時第一次檢查就會檢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