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武肺基因突變有別歐美

港武肺基因突變有別歐美

【本報訊】歐美等地超過140萬人感染武漢肺炎,最少八萬人死亡,數字與比率遠超本港,原因可能與病毒基因突變有關。

理大最新一份研究分析本港首一個月其中50名患者的武肺病毒基因,均沒帶有歐美最常見的基因突變P314L,反而近九成病人帶有G251V基因突變。專家估計,兩種突變帶來的毒性有明顯分別,若本港在外遊患者驗到歐美基因突變,不排除患重症個案上升。

男住持最接近佛堂群組源頭

截至2月29日,本港有95名武肺患者。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分析其中50人的病毒基因,發現44名本地感染者,涵蓋「打邊爐」、「打麻雀」、「康美樓」、「福慧精舍」等群組,病毒基因Orf3a全數帶有基因突變G251V。這種基因突變不曾出現在內地1月公佈的首份武肺基因圖譜。

研究成員之一、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指核糖核酸(RNA)病毒不時會基因突變,「唔會好似流感病毒一出現漂移或基因洗牌,否則就好大件事」。但本港病人的基因均沒帶有常見於歐美武肺病人、基因Orf1b衍生的突變P314L,或意味該突變的毒性較G251V高,所以歐美的死亡率也較高。他估計部份3月至4月有外遊紀錄的本港病人,可能也帶有基因突變P314L,不排除患重症風險也較其他病人高,「事實上,𠵱家危殆同嚴重病人數目比2月多好多」。

研究報告亦分析不同群組病人之間的關係,一人死亡、合共19人確診的北角福慧精舍佛堂群組,研究發現,當中第102宗個案、43歲男子可能是群組的源頭。這位僧人是精舍住持,確診前曾訪四川峨嵋山,但一直無病徵。分析指他最接近佛堂群組的根源。

衞生防護中心一直把第66宗個案、75歲男子列為可能本地個案。但研究發現,其體內病毒基因百分百與武漢的病人一致,而懷疑被他感染的太太、女兒及女婿均無發現與其他本地個案相同的病毒基因。因此研究人員相信,這位確診前頻密北上東莞樟木頭的病人,應列為內地輸入個案。

至於康美樓群組,A1307室一名住戶確診後不久,A307住戶三名家庭成員亦相繼確診。研究發現,四宗個案的病毒基因距離相似,均屬同一病毒株,進一步證實樓上傳樓下的傳染途徑。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