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中港矛盾升溫背景下,有商家盡力引入本地及外國貨,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另一邊廂,卻有不少公司「擁抱中國」北上設廠,當中不乏標榜本地情懷的品牌。
於本地紮根80年的維他奶國際(345),在港出售的產品主要來自3個產地,分別為本港屯門工廠、深圳光明牧場及上海松江廠房,而不同產品盒邊印有一個地址,說明由那間廠房生產。
學者:北上生產屬大勢
育有一名5歲兒子的黃小姐表示,自己是維他奶的忠實擁躉,慣常購買125毫升的迷你裝維他奶供兒子飲用,但自從發現該款產品由深圳廠房製造後,已沒有再購入,情願選擇1公升裝、寫明本地製的大盒裝維他奶;她稱,感覺深圳製的維他奶「味道稍淡」,擔心配方與本地貨不同。她認為既然維他奶紮根香港,應盡量將本地產品提供予港人,並將中國製產品安排到內地出售。
維他奶發言人回應,集團將食品安全及消費者對產品的關注放在首位,無論在香港及內地的廠房,生產產品均經過高溫殺菌,並根據國際標準及本地法例要求生產,同時採用嚴格的品質監控程序,確保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戴先熾指出,像維他奶這類在中國擁有龐大客源的公司,能藉着不同廠房生產產品,發揮最大成本效益,例如在深圳廠房生產的產品集中銷售到華南,同時供應港澳地區;上海廠房的貨品,則可以銷售到華東市場。他又稱,香港廠房規模小,要擴建亦面臨土地等成本問題,為迎合內地市場需求,北上生產是大勢所趨;但他認為,由於「香港製造」產品仍具有一定光環,所以保留本地生產線,可以將個別產品賣上內地,吸引特別嚮往香港產品的內地及海外顧客,「賣個更好的價錢」。
另一個「送中」品牌還有日清。有消費者指出,該公司近年生產、在本港出售的「合味道杯麵」絕大部份來自內地廠房,已很難找到本地貨。有網民追查下,更發現原來本地「合味道杯麵」已用作出口歐盟國家,反而不是供應本土市場。記者曾就此作出查詢,不過日清未作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