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沒有復活節那天更好的天氣,陽光普照,濕度偏低,中午氣溫23℃,一般已濕熱四月中難得等同風和日麗;興致勃勃散步穿梭小村石澳與沙灘,抗疫浮生禁足出國限聚令,意想不到和風習習簡約舒服。
那年生日四月中,幾人餐敍石澳舊時名店Black Sheep,人散後閑月清風,趁微醉獨步後山,聽浪躺岩石一睡到天明;除卻人家門前無花果葉飄香,至鮮明的石澳片段非那夜莫屬。
位置大概鳥瞰石澳全景,右邊分支路往鶴嘴,路末處設港大研究中心;同伴港大校友出示證件隨內進參觀。喜閱石頭,海邊石灘直是吸睛着眼處。那些年搜索收藏石塊,鶴嘴一帶石頭形狀色澤可喜,單望不取心頭仍大樂。石澳與鶴嘴之間的山頭名龍脊,遠足行山友鍾情,莫輕視山不算高,斜度對不慣行山者亦屬考驗,尤其沿路不見樹木,只有矮樹草坡,遇上陽光猛烈絕不好受,發生中暑於此常亦有聞。其實那非山,而是好大一塊石,岸邊對出幾個島,全皆大石,石澳之名源起?這帶山嶺形態特似高原蘇格蘭,西方人鍾情石澳始末?
回程經赤柱,雖禁聚,遊人密集情況不比正常歲月稀疏,中外人士小孩大人與狗雲集,沿海或躺或站或坐,縱使酒吧關門,隔着位子每桌4人餐廳其門若巿。
南灣中灣淺水灣深水灣曬太陽暢泳野餐人士極眾,成人不用天天上班,兒童無課可上,生活放慢經濟大蕭條避免不了,浪捲全球化我們只好Go With the Flow,放慢腳步習慣難得慢活,亦樂。
香港仔名氣大,生活人情氣味不及鴨脷洲,住香港仔的朋友常坐街渡到對岸吃飯買餸。同伴與我到相熟海鮮店子或檔口選購,常獲魚家收藏予熟客斤幾兩斤重野生方利,中間斬開,一半清蒸一半以韓國雙面鑊煎香,加點青蔬算一餐。海馬友吊在陰涼製一夜情,與薑同煎香再蒸,伴略甜白酒、梅酒或荔枝酒;舉世無雙。至愛還是海鮮大盆菜,跟法國人的海鮮山大分別;用料隨魚家提供有乜食乜,復活節當天一隻大膏蟹、一隻大肉蟹、海蝦、蠔仔、鮑魚、連殼帶子、蜆仔、雖小但鮮甜不凡蟶子……分開煮弄,加入素菜西蘭花、日本金菰、鮮百合、日本栗子(暗門武器)再放回大鑊同煮,不加鹽、油、糖諸味,讓食材自身的味道調校,鮮甜不凡,食後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