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昨在記者會表示,台灣工研院等單位目前已開發出核酸分子快篩偵測儀的雛形品(圖),武漢肺炎病患還未出現症狀的潛伏期,一小時內可檢測出來,準確率90%,重量約600克,是全世界最小的偵測儀,預計7月開始進行量產。
料7月量產
台灣國家衞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同一場合稱,除了核酸分子快篩檢測技術,蛋白質檢測則由中研院、國衞院,以及國防預醫所團隊發表,檢測時期是在感染期,快篩時間15到20分鐘,希望最快三個月內量產。人體產生的抗體檢測則是用在恢復期,要了解多少人有抗體,目前長庚大學找出好幾株抗體株,快篩時間15到20分鐘,最快半年內量產。
梁賡義又表示,目前國際治療武漢肺炎有三種不同藥物,第一個是瑞德西韋,全球實驗中對將近七成重症有效。台灣國衞院和中研院已完成克級產製。第二種藥物是法匹拉韋,合併使用於輕中症患者相對有效,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已進入10克級生產。第三種是奎寧,目前看起來對輕症有效,已納入臨床指引,台灣可自行產製,全世界已逾20國下定單,希望台灣提供,但目前生產過程會以台灣優先。
至於疫苗開發,梁賡義指,今年1月下旬已啟動多項技術平台,多管齊下,最快5月完成招標,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