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立選被低估《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吳凱宇

疫情衝擊立選被低估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吳凱宇

武漢肺炎自1月肆虐中國大陸後迅速蔓延全球,至今已感染逾180萬人、超過十萬人死亡。雖然香港疫情稍為緩和,但何時完結仍無法預料。而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還剩不足五個月便舉行,民主派乘上年區選大勝之勢,定下奪取過半議席的目標。為此,戴耀廷等人正密鑼緊鼓進行協調工作。但令人擔心的是,民主派至今對疫情可能對選舉造成的衝擊,似乎仍缺乏警覺性。

環顧全球,疫情已影響多國的選舉。英國倫敦市長選舉、斯里蘭卡國會大選、俄羅斯修憲公投等已宣佈延期。即使有國家決定如期舉行選舉,疫情也窒礙了競選活動。在美國,由於居家令等防疫措施,很多州分的總統初選已取消集會、辯論和家訪等選舉活動。美國不少輿論認為會影響選舉的公正性,特朗普雖然取消競選集會,仍每天在總統電視記者會上宣傳自己,但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卻因防疫措施而曝光率大減。郵寄投票亦被指會降低少數族裔的投票意欲,不利民主黨。至於疫情打擊經濟,亦會削弱候選人的籌款能力。

疫情會影響民主國家的選舉公平性,在威權國家的衝擊只會更大。例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就打算把握國民齊心抗疫的黃金機會,短期內解散國會提早大選,以圖延續執政。但反對黨紛紛反對,指新加坡主流媒體受政府操控,使反對黨十分依賴造勢大會和洗樓等面對面方式接觸選民和宣傳政綱。但如今疫情之下,群眾不准聚集,這類競選活動全部無法進行,令本身已十分不公的選舉制度更加扭曲。即使反對黨能透過網上平台競選,也無法彌補失去的宣傳機會。

窒礙協調 影響部署

在香港,由於疫情沒有歐美嚴重,加上法例對選舉日期的限制,除非林鄭祭出《緊急法》,否則立法會選舉會如期於9月初舉行。但這並不表示疫情對民主派的部署毫無影響。林鄭和中聯辦必定會用盡各種手段,包括疫情的契機,阻止民主派過半。其實現在實施的限聚令,已嚴重阻礙了民主派的選舉部署。民主派今次要贏,其中一項必要條件,就是要做好協調,減少出選名單,避免互相搶票。選舉協調不是開一兩次會便成,兩年前的立法會補選,民主動力與持份者花了大半年,開了20多次會,才勉強達成初選協議。至於改用視像會議,誰能保證不會被入侵?

疫情當然不止窒礙選舉協調,更影響競選工程。限聚令將導致街站等傳統宣傳活動無法進行,而民主派承受的衝擊將比親中派更大,因為親中派早已建立堅實的地區網絡,即使無法落區宣傳,也可聘請人員發動電話攻勢催出組織票。至於網上宣傳,民主派雖然佔優,但近月親中派啟動「KOL 100計劃」,建制政客紛紛化身KOL,加上無孔不入的短訊攻勢,與民主派的差距已逐漸拉近。更令人擔憂的是,疫情一日未全退,社運都難作大規模動員,上年區選期間民主派利用街頭示威帶動選情的成功模式,恐怕難複製,還未計政權可能利用疫情所作的其他政治操作。

一場改變世界的大瘟疫,又怎會不影響香港的選舉,民主派應提高意識,及早預備,絕不能掉以輕心。

香港革新論: 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吳凱宇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