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是良知,在旺角黑、白布街一帶,黃店林立。第一代黃店「辛安東元祖奶奶雞」,自2014年已公開支持社會運動。辛安東總是驕傲地宣示立場,每一面牆都貼滿文宣海報,食客親手撰寫的抗爭語句更密密麻麻地掛滿店內店外。老闆馬仔話,舖頭的連儂牆已換過幾轉,頭盔眼罩形狀的卡紙最初訂了五萬張,如今只剩數千,手足踴躍幫襯的程度可想而知。
馬仔自去年9月起已感受到黃色經濟圈的力量,下午6時開始晚市,在一個小時內必定爆滿,店外的排隊人龍往往維持至晚上11時,此場面無論平日還是周末都每日上演。
「嗰段時間做手足生意係好開心。」馬仔想起當時店內的氣氛仍津津樂道。食客由隔籬枱互不相識,到同聲同氣坐埋一枱不醉無歸的例子數之不盡。侍應會定時高呼各種抗爭口號,「五大訴求!」食客九成都會和應「缺一不可!」馬仔自己亦偶爾領唱《願榮光歸香港》,「幾感動,會回憶到好多抗爭時嘅嘢」。說到這裏,馬仔激動得雙眼通紅。
縱利潤微薄不告急
馬仔的激動,除來自以前店內震撼他的氣氛外,也因為此光景暫時難以復見。3月初,有網媒轉載一名手足多次光顧辛安東的經歷,他見證店內由去年11月高漲的氣氛,到近日只剩小貓三、四隻的客人唯唯諾諾地和應店員如常的口號。馬仔亦有同感,「(客人)感覺攰咗」,有時覺得店內氣氛鬱悶,他會忍不住大嗌「唔好忘記!唔好接受!」
受武漢肺炎和運動冷卻影響,辛安東亦開始感受到生意壓力,2月生意只剩高峯期六成,「𠵱家就係一個低潮時期,畀啲嘢沖淡緊」。常說「絕不放低」的馬仔,也試過晚上在海邊釣魚途中,收到員工電話,才記得當日是7.21紀念,立即放低魚竿趕回旺角坐鎮。
到近日政府禁止群組聚集措施生效後,生意再跌剩兩、三成,以往絕少做外賣的辛安東要立刻研究外賣菜單幫補。馬仔說,若措施延長多兩星期,很可能要考慮停業,若情況持續兩個月,結業更恐怕無可避免。但他不打算告急,一來辛安東本就利潤微薄,只剩一半坐位無論如何都要蝕,二來更不想在疫情下呼籲人聚餐。
但馬仔強調,黃色經濟圈並沒有失敗,「搞清楚一樣嘢,唔係黃店唔得,係全個世界都唔得」,一些無表態或撐警的食店早在運動期間已捱不住結業,在疫情下,若非手足繼續支持,辛安東早就如那些藍店一樣無法維持,因為只有「100%黃絲」才會有種幫襯,「嗰啲人(藍絲)嚟,見到牆身、門口寫晒嘢,好似邪靈、符咒咁,落晒封印咁,點入到嚟?」馬仔記得,曾有中女二人「鬼揞眼」走入店內,坐低後不消一會就大嗌一句「執笠啦你哋!」揚長而去。
傘運期間,民間亦有過撐小店運動,馬仔形容那時爆發得快,亦淡忘得很快、很徹底。但他認為,今次香港人不再一樣,不會抗疫過後就從此絕迹街頭:「𠵱家有第二啲嘢要顧及,只係輕輕擺低:我抹眼淚嘅時候我咪攞住張紙巾囉,唔使抹眼淚時,我擺低先,我等陣先攞返。」
「好似2月29號(8.31紀念示威),嗰日我感覺強烈返,網上啲文宣話we are back,我睇到係好感動……𠵱家可能你覺得好平靜,但係其實好容易喚醒返我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