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星期六帶點沾沾自喜的說,政府以抗疫基金補貼僱主出糧是「大膽果斷」的決定,敢於違反傳統管治思維之外更是「大手筆紓困」之舉,有助保住大量僱員的飯碗。張司長的自high其實沒有甚麼道理。以公帑補貼上班族薪水不是甚麼驚世新招,發達國家政府如英國等在不同年代都有為低收入、零收入上班族提供薪金補貼例如income support之類,香港以往沒有武肺疫潮這重大危機,加上官員對低收入者缺乏同理心才一直沒有採取這樣的做法而已,算不上大膽或有創意。
集中權力 為政治報復
至於自吹自擂政府的千億第二輪抗疫基金是「大手筆紓困」更是搞錯了誰是主誰是僕。特區政府坐擁的萬億儲備一分一毫都來自市民、企業繳納的稅款,收費以及地價(捱貴樓),不是特首或任何官員的功勞,儲備更非他們所有。當前香港面對前所未見的重大疫潮及經濟危機,各行各業陷於生意大跌、周轉不靈的困境,市民則處於減薪、失業危機。特區政府以有效、合理方法把儲備用回市民身上是應有之義,也是基本責任,張建宗根本沒有任何自誇的理由。
不過,最沾沾自喜的只怕還不是張司長,而是林鄭月娥。一方面她因抗疫把更多權力集中在自己及警隊的手上,從各個方面限制市民的日常生活及企業的運作,還可以使用新增的權力進行政治報復,例如懲罰支持「逆權運動」的黃店。另一方面,她擺出一副掌控全局的姿態,再豪花千億批出第二輪抗疫基金,把政府今年的財赤推到近三千億元的空前新高。換言之,此時此刻的林鄭正是一手抓權,一手抓錢,市民、議會難以約制。向來好弄權、濫權的她怎不覺得自己擺脫了「反送中運動」時的捱打局面,怎不覺得自己的政星再次高照,有機會收復政治、民望上的失地,甚至可以協助建制派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因此,市民對林鄭及政府可能藉抗疫擴權的盤算必須保持警覺,更要提防特區政府及建制派以抗疫、救經濟為名令公帑一面倒流向建制派、親中陣營,成為他們翻身的本錢。首先該記得,香港的武肺疫情是從林鄭政府封關不力開始,若果早在武漢因疫情失控要封城時香港盡快封關,禁止內地旅客入境,香港不會在二月份就開始「淪陷」,確診個案將會減少,社會經濟所受的衝擊肯定減輕,市民也可避免搶口罩、搶物資的惶恐。
官員離地 恐濫發基金
此外,正如我們一再強調,政府多輪救市措施動用的財政儲備並非政府或林鄭的錢,而是七百萬市民的共同儲蓄;林鄭的千億救市方案只是把錢放回市民的口袋,大家根本不用對林鄭政府有甚麼感激或謝意,更不要以為林鄭改變了她的剛愎倨傲。她還是那個堅決要把「送中條例」上馬的人,她還是那個堅決支持警隊濫權、濫暴的官員。事實上林鄭班子連減薪與民共甘苦也猶豫不前,直到多家大機構高層宣佈大幅減薪他們才決定減薪一成。
往下來重要的是確保第二輪千億元抗疫基金用得公平及送到最需要的人、企業手上。應該看到,除了政治上親疏有別外,林鄭班子從上到下都是離地之輩,未必了解疫情重災區特別是中小微企的處境,更不知道前線基層工人、自僱者、個人服務提供者的限制及苦況(令他們可能因沒有強積金戶口而不能受惠)。若果任由官員憑長官意志制訂基金細節,千億公帑可能像泥牛入海那樣幫不了多少人及企業,還可能出現大量的亂用及濫發。
因此,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工會代表、社區團體有必要仔細研究抗疫基金的細則,盡可能令疫情中受創的中小企、市民得到援助,讓每一分每一毫公帑都用得其所。
今次武肺疫潮,市民一直本着「自己城市自己救」的精神努力抗疫防疫,令本地疫情暫時不致失控。而在接下來的「經濟戰爭」,我們更不能放棄自救精神,任由林鄭政府包攬分配基金的決定。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