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不怕官最怕管,聽從英倫銀行之書面勸喻,撤銷2019年度末期息21美仙及宣佈2020年不派息。此決定激怒香港的滙豐小股東,是意料中事,沒有一位投資者會見到即將(4月14日)到手的股息被收回,而不感到氣憤的。目前歐盟和英國的金融監管當局眼見大衰退即將來臨,為了保護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讓他們盡量保留現金在手,不惜下令或勸喻金融機構不派息,英國保誠保險是最新例子,保誠宣佈撤回派息決定,股價即時大跌,相信同樣情況陸續有來。
監管當局不欲金融機構派息,背後道理其實十分簡單,就是「撐企業保就業」,要求大公司留下現金面對最壞情況,盡量不裁員,避免增加失業率,以免形成社會不安,為執政者帶來巨大政治難題。權衡利害之下,監管當局便決定犧牲股東利益,不派息,背後邏輯可能是:有錢買股票的人,比較上沒有生活困難,且比較富裕,這些人多是中產階級,大可犧牲來遷就大多數,例如平保與貝萊德這些世界級別投資基金,放棄一百幾十億元股息,眼睛也不會眨一下。但一眾退休人士及身家數百萬元的小股東,對股息收入看得很着緊,卻被視若無物。根據英國Link Group的估算,今年英國企業有意無意間撤回的股息,將高達600億美元,不派息的後果未可預料,按照一般經濟常識,一個經濟體系失去可供消費用途的600億元,社會消費信心必受影響,對零售業和服務業的打擊最大。
滙豐宣佈不派息之後,居然傳出滙控考慮遷冊的消息,滙控已否認。滙控遷冊之說,今天根本無甚可能,天下之大,滙控其實無處容身,只好留在英國!不在倫敦,最有可能是回來香港,但今天一國兩制的發展情況,不用問林鄭和梁振英,也知道兩制慢慢變成1.5制,正向一制邁進,滙控回流香港,名義上受香港金管局監管,但背後有中國人民銀行的一條線,北京容易「友善關注」,滙控董事會那敢觸碰?另一方面,金管局本身的編制和監管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足以監管滙控這隻大笨象;遷往新加坡如何?則會得罪玻璃心,剃眼眉,香港你不來,竟去新加坡,明顯不給北京面子嘛!遷往紐約,更加麻煩,不止面對聯儲局,還要時刻準備面對想像不到的訴訟,正是「攞苦嚟辛」,智者所不為也。算來算去,一動不如一靜,滙控當然選擇留在倫敦。
滙控及其他英國銀行不派息,其他行業看來會接棒跟風,說到底,全世界的中產階級最好欺負,上不到天,下不到地,位處於三文治中間,最容易給政府吞落肚!
(編按:英國保誠集團發言人周一表示,保誠現時未有計劃不派發2019年第二期中期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