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本報上周揭露滙豐維權股東組織背後,發起人之一呂宇健曾教授借私貸買滙控(005)秘笈。呂其他身份還包括中小型業主會(業主會)創辦人,亦是寶庭系公司董事。本報查冊發現,寶庭系架構相當複雜,以投得屯門地的「寶庭重建發展」為例,除由「寶庭重建策劃」持52%股權,還有13間公司及6名個人出任股東;13間公司背後又有共108個股東,猶如一棵不停延伸的大樹。
財經組
寶庭重建策劃公司由呂宇健(Ken Sir)任大股東的元亨創業持54%股權,但另外又有六間企業及五名個人股東,持有分別27%及19%股權,當中六間企業背後又涉約61位個人股東。
本報上周六走訪最少七位這類股東,詢問他們與寶庭及業主會的關係,及在其持股公司有否決策權;其中一位居於大埔富善邨公屋的梁小姐,記者向其詢問,她神情錯愕,只回答「冇嘢講」並即關上大門。另一名蔡姓股東住所,有一位女士應門,記者問有否參與業主會時,同樣隨即大力掩門。其餘五名股東要不是查無此人,就是無人應門。
根據政府資料,香港有限公司股東最多50人,若超過則須成立公眾公司,及接受更多《公司條例》限制,例如須披露經過核數師審核的財務報表。
寶庭系的公司架構,總共牽涉逾百人,但就不是一間單一公司有50股東。根據查冊,寶庭系以私人公司形式登記。
呂宇健:不涉非法集資
呂宇健致富之道一直成謎,有指他在業主會課堂內多次提及幫一些發展商收集業權轉售。本報記者曾多次出席其課堂,他在堂上透露,曾替九龍建業(034)收樓,又稱曾在轉移所收物業後,大手買入九龍建業股票;其後見有利可圖,轉而自己收舊樓重建。
本報向九龍建業發言人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亦有傳呂近年有為信置(083)服務,本報向信置發言人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本報就上述包括集體投資計劃、公眾公司疑問,及其與九龍建業柯為湘及信置關係,向呂宇健查詢;他回覆指,寶庭重建發展公司、寶庭重建策劃公司(下稱「重建公司」)是依據香港公司法註冊成立的私人有限公司。兩公司股東分別是20和11位。各股東入股重建公司時提交的公司註冊文件,從未顯示股東後有數十、甚至過百名股東。重建公司從未、亦無權管理及控制該等股東公司的任何日常營運及公司決定。呂強調,其與寶庭重建發展和寶庭重建策劃的業務,有徵詢獨立法律意見,絕不涉及非法集資(包括集體投資計劃)。
對於替發展商收舊樓項目,呂指未曾以個人身份與上述公司合作;又指其及相關公司業務的合作夥伴,是商業機密,不會透露。
呂宇健補充,本報日前派員採訪寶庭個別股東時,採用不禮貌手法,包括將連接鏡頭之伸縮棍攝入屋內拍攝,惹起單位內長者恐慌,表示遺憾並保留追究權利;本報澄清,當日記者絕無將伸縮棍攝入屋內拍攝,對於呂宇建誣衊本報,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專家教路識破投資陷阱
教授樓市實戰投資術多年的專業投資者吳龍飛向本報指出,坊間有導師專門教人投資,他不排除有人會巧立名目抬價,報大裝修費用及佣金等。他更大爆坊間導師慣常做法,「話喺市場上搵到筍貨,然後搵10個學生(每人)夾百零萬,物業以阿sir或其他同脈絡人士嘅公司持有,然後佢哋又可以抵押物業融資,作為學生毫無保障」。
吳龍飛教授三招識破這類課堂伎倆,「一般不派筆記,亦不乏人做媒,會讚阿sir好勁,賺好多錢」;其次是在社交平台發放遊艇、林寶堅尼、法拉利照片,塑造成功形象,令學生有崇拜感;亦會在課程中添加洗腦激勵元素,某程度與種金和傳銷伎倆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