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政府抗疫不力,打工仔個個叫苦連天,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卻一度堅持按通脹疫市加薪,惹港人反感。林鄭在強烈壓力下終跪低,與其班子集體減薪一成。即使減薪過後,民意長期低迷、從不獲民意授權的林鄭,其薪酬依舊在各地元首中名列前茅,相比美國總統年薪仍高逾五成。
記者:關冠麒
原定加薪12萬的林鄭上周三終宣佈政府班子在未來一年減薪一成。以林鄭為例,年薪由521萬元減至約470萬,月薪約39萬。此數字不僅較港人最新收入中位數每月19,000元高近20倍,對比歐美國家元首薪金亦相當優厚。
相比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雖然這些國家人口為香港3.3至44倍,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年薪約310萬港元)、德國總理默克爾(約295萬元)和澳洲總理莫里森(約263萬元)的年薪,僅略高於林鄭半年薪金。因感染武漢肺炎一度入住深切治療病房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其約152萬元年薪更只得林鄭三分之一。
翻查資料,1997年後有十年時間,特首薪金較政務司司長還要低22%,每月約24.5萬元。直至2007年7月1日,政府才將特首的薪金訂為政務司司長的1.125倍。往後,除2009至2015年其間,為應對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困境,問責官員自願減薪5.38%外,特首的薪金一直不變,維持每月約37萬元。
至2017年初,立法會在建制派護航下通過官員薪津獨立委員會建議,所有官員薪酬一口氣追回12%通脹,並每年按丙類消費物價指數調整。因此,林鄭2020年減薪前的薪金較梁振英高近17%。
每年按通脹調整國家元首薪金的做法其實並不普遍。以美國為例,建國二百多年以來,總統薪酬只變更過五次,最近一次調整是2001年,國會通過將總統年薪由1969年訂立的20萬美元,倍增至40萬美元。
學者:半島價錢茶記質素
若計及幾十年來通貨膨脹,現時美國總統年薪價值不足1969年的三分之一。總統薪酬對富商特朗普更是九牛一毛,他就任總統後就一直將全份薪酬捐至不同機構。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前助理教授黃偉國指出,林鄭表現差劣,其高薪令市民覺得「用半島酒店嘅價錢,去食半島茶餐廳嘅食物」;加上香港沒有普選,市民無法用選票叫她為表現負責,令港人對於要交稅為她支薪更覺反感。
黃偉國認為,元首薪酬本來就比正常人高出一大截,同時又有官邸,應酬亦很可能毋須自行支付,平常負擔很細,按通脹加薪的意義不大,「唔同一般打工仔份人工對起居飲食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