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反送中運動掀起組織工會浪潮,隨近日工會登記數目飆升,外界亦關注政府能否盡快批出所有申請,令民主派在選委會選舉勞工界別成功搶灘。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形容,近月的工會申請數目以「海嘯式」增加,現有1,607宗申請正由職工會登記局處理中,預計局方本月僅可完成約60宗申請,至於其餘逾1,500宗則需待5月後陸續處理。
記者:廖承志
羅致光昨日以「新職工會的登記浪潮」為題發表網誌,表示今年1月至3月共收到1,578宗工會登記申請,相比2018年及2019的數字,增幅分別高達百倍及十倍。截至3月底登記局的處理申請數字達至1,607宗,他形容局方「難以應付這個海嘯式的申請數目」,故雖然已調配額外人手,但今個月內亦只可完成約60宗申請,其餘逾1,500宗申請則要待5月後陸續處理。
「倘不增人手要處理50年」
羅致光續稱,過往登記局每年只需處理10至30宗申請,如人手及速度依舊,預計需時50年才可以完成處理本年首三個月的申請。局方已內部調配安排額外人手,增加約12倍人力處理新職工會登記申請。但他稱,就目前的經濟及勞工市場狀況,以及疫情之下的特別上班安排,調配人手是有一定困難,以有限人力及時間「處理海量般的申請,難度極大」。
根據職工會登記局數字,工會登記申請去年末突然飆升,由11月的14宗急升至12月的109宗,隨後每月幾乎均以倍數增長,至今年3月單月內已有多達978宗工會登記申請。登記局去年11月至本年3月,已完成100宗新登記申請,截至2019年底,已登記的職工會總共有917個。
各行各業不斷成立工會,源於爭取下屆特首選委會選舉中,跟工聯會等爭奪勞工界60個選委席位,但法例訂明工會提出選民登記申請,必須在申請前的12個月一直維持運作,而申請成為特首選委功能界別選民的截止日期為2021年的5月2日,換言之若新工會今年5月2日前無法根據《職工會條例》完成登記及投入運作,將不符合運作12個月的要求登記為勞工界選民,無法在下屆特首選委會選舉投票。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對於羅致光公佈的資料表示質疑,「(12倍)好奇怪,原本係咪得一個人做?條數點計出嚟?」他批評,面對市民熱切需求,局方有責任加快處理,但至今仍沒有調配充裕人手,「有行政拖延之嫌」。
打擊選民登記
羅致光以疫情特別上班安排作為難以調配人手的理由,蒙兆達質疑是當局的藉口,認為申請程序可透過網上或郵寄處理,「home office完全可以應付到」,亦看不到流程網上化有不可行的地方,「如果唔係有心拖延,可以透過網上程序處理、簡化見面接觸時間,反而更加可以縮短時間」。
蒙兆達並說,近日再有更多工會收到登記局通知,未能於5月2日前處理其申請,「好奇怪點解要咁快閂定閘」。他認為當局態度似是要打擊市民登記做選民,而非快馬加鞭處理申請,令更多人可以履行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