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金融風暴 彈後再跌才見底

三次金融風暴 彈後再跌才見底

近日恒指反彈,撈貨成為市場主要話題,但過去類似的股災級急跌,從走勢看首次大跌後,至少要在反彈後再跌,然後才真正見底。

1997年金融風暴,隨着索羅斯狙擊亞洲各國貨幣,港股反覆向下,8月起外資沽空港元,年內高低位跌47.83%;至10月23日「黑色星期四」恒指失守一萬點大關,隔夜港元銀行同業拆息曾急彈上300厘。然而,港股短線亦差不多見底,從10月底至12月急彈34.95%;但沽空亞洲貨幣活動未有停止,港股反覆跌44.74%,到1998年官股入市,加上隨後科網泡沫,港股才見升勢。

2000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又有類似情況,港股跌至6月低位後急彈33.22%,惟本港經濟未見起色,港股持續跌逾一半,至2001年9月才見底,在此底部又快速反彈32.36%後繼續向下,一直至沙士完結才真正見底。

2008年金融海嘯,3月時因美國聯儲局包底拯救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令恒指反彈28.26%,但隨後次按爆煲及雷曼倒閉,港股從反彈高位跌近六成。

何時「除罩」屬復蘇關鍵

今次經濟影響較像1997年,政府反應則似2008年,並非如1997年亞洲出事,歐美活於平行時空一樣。推算反彈浪約31.61%,港股至今低位僅彈14.99%,若要彈足相同水平,恒指要見27821點;惟之後會否出現更大規模跌幅,則視乎經濟活動收縮會否出現倒閉潮,所以疫情長短、世人何時「除罩相見」是復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