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傳真問症 防護中心防疫脫節

電話傳真問症 防護中心防疫脫節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每日疫情記者會上,總會聽到記者花大量時間,詢問武漢肺炎患者的行蹤,官員才肯「擠牙膏」式答題,但答案時有遺漏,甚至搞錯病人性別、送錯病人入醫院都試過。綜合衞生署及醫管局消息與專家分析,中心的流行病學追蹤不算理想,除了人手不足外,仍用電話向病人問症、以傳真向醫生發送資料等,錯失追蹤先機。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的流行病學科主要負責收集武漢肺炎個案資料,轄下疾病調控組分港島、九龍、新界東、新界西四組,每組由三名醫生及六至八名護士組成,即大約有40多名人員。若病人自行到醫院求診,他們會致電醫管局「收料」,再致電病人查詢發病史、行蹤等,找出密切接觸者,調查有否群組爆發可能。若病人在家居檢疫,或經機場的港口衞生科轉介,則該組人員會傳真病人資料、檢疫令等給醫院協助斷症。

馬仲儀

搞錯性別 送錯病人入院

消息人士指,過去兩周每日新增逾40宗確診及初步確診個案,該組有醫生曾因「一晚收差唔多10個症(資料)」,翌日衞生署記者會前提供傳媒的簡表,表上很多個案都只有一個個空格,翌日凌晨的新聞稿才有更新。即使只有編號、年齡及性別、有否外遊,中心亦多次錯述資料,最離奇一次是誤認第337號個案的66歲捷榮咖啡男員工為女性,事後才悄悄改正。4月7日更「擺烏龍」,原要送一名尼泊爾裔男子入院,但誤送了沒染疫的爸爸入院,翌日中心才知出錯。

從記者會中亦可觀察到,中心公佈新增個案當刻,很多時不掌握患者行蹤。例如第662號個案的28歲男子,中心3月30日公佈他確診時,不曾掌握他病毒潛伏期間任何行蹤;翌日卻突然指他牽涉尖沙嘴RED MR「卡拉OK群組」的七人集體感染。較早前的黃竹坑Studio 9集體感染,最先於3月18日確診的第169號個案,中心公佈時同樣不清楚他去過該處,六日後才揭發群組感染。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認為,公眾期望衞生防護中心盡快做齊流行病學追蹤,但中心面對每日數以十計個案,只沿用30多年前的「古老方法」,靠手抄、電話及傳真收發資料,「衞生署嘅皮膚科診所都係咁,仲係30幾年前嘅做法,好似同時代脫節咁」,官僚庸碌不改革行政程序,既影響追查工作,也間接拖慢公眾得悉資訊、作出應對的速度,「跑輸」疫情發展。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