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MIC、Made in PRC……中國製產品滲透我們日常生活,常常說要感謝黨賜予我們食糧,不論是貴到離地的東江水或是活豬蔬菜,甚至衫褲鞋襪、家居用品及手機電子產品等,加上淘寶、支付寶、順豐等國企服務,沒有黨就沒有今天繁榮的香港,是真的嗎?一場武漢肺炎,中國工廠生產線停擺,大家不禁想:假如這個世界沒有中國、沒有「國產貨」,香港人是否仍能保持獅子山下堅毅不屈的精神生存下去?
今次由女記者Chucky作一日測試,由衣着、交通、化妝品及飲食四方面着手,實測不用中國貨有多難,嘗試做個「國產000」。
早上來到記者Chucky位於馬鞍山的住所,跟隨她的步伐,觀察她「脫北」的可能性。由於她手上的iPhone由中國富士康組裝生產,Chucky第一步就是要乖乖交出iPhone,禁止使用手機一天。
衣着篇:世界工廠質勝越南
「今日至發現,原來我好多衫唔係中國製造,越南及柬埔寨製為數不少,特別是波鞋,相信近年中國製已經漸漸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Chucky月花4,000元裝扮,衣櫃內約一半衣物是中國製,粗略點算14件外套,有6件中國貨、7件外國貨、1件香港製,20雙鞋當中只有5對是中國製。因此要找一套非中國製的衣服絕對不難,多一點耐性襯衫,買新衫時多留意產地便可以戒掉中國製造。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品質素事實上比對手優勝。「在專門店購入一對899元越南製波鞋,鞋頭車線皮位明顯左右不對稱,檢查幾對後店員只說貨物出產品質就是這樣。反觀同一品牌在網店購入的中國製波鞋,品質明顯比越南高。」消費者需要自行取捨戒國貨的決心,就算同一品牌的產品,不同國家製造品質也不同。
交通篇:棄港鐵搭雙層巴士
在交通方面,馬鞍山雖然有港鐵馬鞍山綫,但Chucky上班外出均以巴士為主,巴士又是否國產?「單單說九巴、城巴、新巴等專營巴士,大多是英國或瑞典製的歐洲車。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巴士公司自然買英國貨,直到80年代初出現首部非英國製巴士,是歐洲德國平治車。」巴膠林兆榮解釋,要分辨巴士車廠與普通私家車一樣,看看外圍車身標誌,常見的Alexander Dennis便是蘇格蘭車廠製作,當然要細分每一件零件是否中國製是不可能的。2012年環保署引入36架單層國產電動巴士並已投入服務,分別是比亞迪、青年及華夏神龍,華夏神龍曾被驗出電池續航力不足,而比亞迪更在首日投入服務時壞車。市面上雙層專營巴士基本上是歐洲車,而單層巴士只有小量是國產電動巴。搭巴士,揀雙層便可避開中國貨。
化妝品篇:塗上面全無MIC
一打開Chucky的化妝袋,內裏全是Estee Lauder、CHANEL、ETUDE HOUSE等歐美或韓國品牌,一件國貨都沒有。她說:「好多外國品牌會在內地設生產線,我唔會買呢啲化妝品。」在妝容上,Chucky順利同MIC say no。從事日韓化妝護膚品採購的池小姐解釋:「在女性化妝袋中找到中國製產品是一項艱巨任務。因為香港是轉口港,日韓化妝護膚品售價相對便宜,歐美品牌保濕精華只需80元左右。加上化妝品在臉上使用,日韓歐美品牌品質信譽都較高,女士們根本不需考慮中國製化妝品。」
飲食篇:車仔麵與內地接軌
記者隨機走入一間車仔麵店吃午飯,詢問店員有沒有非中國製食材,店員表示剛入職不久,不太清楚食材來源地,剛好老闆也不在店內,不能詢問產地。日常生活除了高級餐廳,普通小店茶餐廳店員未必清楚食材產地,結果只能靠估,自行判斷日式蟹柳及雞翼不是國貨。在飲食上,執行非國貨生活明顯遇上阻滯。
網店專人採購外國貨
「要光復香港,不單止對準政權,要奪回所有控制權,不用國貨反映香港人對政權打壓的痛恨程度。」Jarvan(化名)是網店「重光號」創辦人之一。重光號由十多位專職採購人士及家庭主婦組成,提供超過1,000款非中國製日用品,港人研發的韓國製面膜、香港製造紙皮箱等等,同時招聘受反送中運動影響的年輕人。Jarvan說:「大型超市的國產貨分佈,廁紙佔九成、衞生巾佔六至七成、茶葉佔九成,零食有五至六成是國貨。如果香港人要罷用國貨,有心理準備花多一點時間找產地,超市很多衞生巾沒有標明產地,但包裝有香港代理商電話,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Jarvan認為在日常用品範疇不用中國貨絕對有可能,生活成本高一兩成,但普遍高價產品品質較為耐用。重光號現時每月營業額大約10萬,以網站而言銷情並不理想,一個月網站瀏覽量大約10萬人,真正付款人數少於1,000人,他們希望同路人多多支持。
美製iPhone貴一倍都願
總結:經歷一天不用國貨的體驗,衣着、交通及化妝品絕對可以戒走「國貨」;而在飲食上,相信要多煮飯才可以擺脫中國食材。過程中,Chucky認為最難的是戒iPhone,有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Apple將產品生產線搬回美國,Chucky舉腳贊成,「我承認戒不了iPhone,假如用一倍價錢,約14,000元可以買到非中國生產的iPhone,我心甘情願。」
記者:翁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