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美食 - 沈西城

不一樣的美食 - 沈西城

素不喜旅遊,卻愛看遊記,《老殘遊記》、《徐霞客遊記》,皆在中學時看過,大都忘了,僅存劉鶚寫白妞說鼓書的句兒──「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盡之。』」其他的經幾十年洗刷,已忘個殆盡。日前遊書肆,購得郁達夫的《屐痕處處》,舊書重讀,仍然神馳意迷,不忍釋手。此書記遊,非同一般,着眼於憂鬱、秀麗、雋永、情與景融,天跟地合。難怪余師蘇公文擢說「五四作家寫遊記,無有人貼近郁達夫。」看得過癮,曾仿其筆調,寫了一篇《暢遊烏溪沙》於《星島日報》副刊,主編說「有郁達夫風」,大喜過望,自許香港郁達夫耳。書中有三篇文章予我印象至深者,一是《故都的秋》,蘆花、樹影、遍地落葉、秋蟬殘聲,交織成一幅悲秋圖;二為《釣台的春晝》,避居富春江,寄情山水而露諷世之音;其末乃《西溪的晴雨》,山水情懷,人在畫中。三十年前陳泰來兄贈我一冊《鼓膜之歌》,食經力作,旁及山水,風俗,眼界大開,頗欲續貂,囿於才力,提筆復止。

友人梁家權近日出示新作《沒有星星的美食》,乃近年歐遊獵影,採風探俗,訪尋美食,半遊半記,不亦快哉!自序有云──「我是記者出身,執意以嚴謹的專業態度做一本歐洲庶民美食和街頭小吃專書,於是策劃了四次共73天行程,實地採訪和試味,本書的內容是在街頭每天走十多公里走出來和吃出來的,而不是抄書和濫取網上資料堆砌而成,每一幀照片都是我們親手拍攝。」全書收錄了安道爾、匈牙利、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等十個歐洲國家美食,打名所百味,到陋巷小吃,悉數收錄無漏。近年嗜吃,偶有餘閒,即四處覓食,香港雖稱美食天堂,新出食制,並不太多。近年地中海美食進佔,口味相異,未能爭鋒。我喜歡意大利,中學時曾習意大利語,毅力不足,半途而廢。可仍鍾情於電影,《單車竊賊》長留心中,而馬斯杜安尼的《意大利式離婚》更是心中經典。說名勝古蹟,豈能忘卻佛羅倫斯?家權介紹了此地牛扒,比乒乓波板更大,厚10cm,有多重?連T字大骨頭,少說也有2公斤,以我食量,小半塊已足矣。有美食專家說洋人不吃牛雜,瞎吹。佛羅倫斯的牛肚包Lampredotto大受歡迎,是當地經典傳統小吃。「他們食雜也有揀擇,牛膀牛肺牛腸牛鞭以及有名牛荔枝的睾丸不吃,牛肚之外還吃牛脷。」家權辯誣。意大利人也嗜清湯牛肚,小店老闆Paolo擅烹牛肚湯頭,用多種時令蔬菜和洋葱,與牛肚、牛骨、牛脷一同熬四個鐘頭乃成。文藝中年旅遊不忘文學,添插一段徐志摩遊蹤──「上世紀20年代中國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歐遊,被佛羅倫斯迷醉,他將此城意大利語Firenze譯作『翡冷翠』,簡直神來之筆。」文末云「若當時陸小曼熱戀同遊,相信佛羅倫斯並不翡冷翠了。」詩人溫馨軟玉在抱,體氣香馨,豈有餘情瀏覽周遭勝景風光?志摩小曼相戀,人稱浪漫,余則視之為悲劇,天才之命,小曼一手奪去!

美食文化伴以掌故形式出之,興味更濃,於出版冰河時期,無疑是新出路,既然已邁出第一步,當不能止。聽說會有二集,萬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