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爆發,香港與台灣的應對措施成為比較對象,正當本港出現口罩荒,台灣2月已率先推出「即時口罩供應地圖」、「口罩實名制」等平台,讓市民實時知道各藥房口罩數量及價錢;市民只需憑健保卡就可到藥房購買,每七天可買兩個口罩,售五元新台幣。有份促成平台的「IT大臣」、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透過分析大數據,包括藥房資料庫中的口罩銷售紀錄等,開發網上口罩平台,紓緩當地物資短缺問題。
「港自由經濟 難指導價格」
此外,澳門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確保市民能購得所需口罩;但港府卻不作為,任由民間搶貨,終日擔心口罩供應。
御藥坊老闆徐先生認為,口罩資訊平台能制衡漲價問題,但可行性不高,「香港是自由經濟社會,難指導價格」;加上價格稍有變動須更新,加重藥房工作,故推行有難度。
徐指口罩價格大漲,「始作俑者是零售商」,經濟鏈相扣,由零售商開始、到批發商以至廠商,逐層推高價錢;本報曾向港九藥房總商會查詢平台可行性,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受累疫情,徐先生旗下四間分店有兩間提早離場,他指會重新部署,由遊客區轉戰民生區,現正物色將軍澳、屯門等地區。他預期藥房結業潮陸續有來,「現在未到最嚴峻,因部份藥房租約未完。半年前社運等運到,如今疫情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