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一周狂加價三成 網站揭炒罩黑店民間團隊:政府疫情數據不足

藥房一周狂加價三成 網站揭炒罩黑店
民間團隊:政府疫情數據不足

【財經專題】疫情爆發後,口罩成為食物以外的生活必須品,但在各行業衰退之時,不少藥房卻覷定口罩荒持續,抬價「掠水」,造成價格大混亂。本報連續兩周到藥房集中地旺角及銅鑼灣視察,發現藥房生意及口罩價格兩極,不少藥房貼出「搬遷、清貨、執笠」字眼,聲稱即將結業;亦有藥房在短短一周內加價三成,繼續發災難財。
記者:李海澄

記者於兩區共觀察近30間藥房,其中旺角彌敦道至砵蘭街相距僅300米內,已有四間藥房貼出結業告示,有老闆表示,「業主不肯減租,咁啱租約期滿就唔續約」。

印尼製Sensi賣498元

價格方面,綜合觀察所得及網民報料,雖然大部份價格較年初逾千元見回落,但仍有約三成藥房於一周後加價4%至30%不等;其中銅鑼灣有藥房賣印尼製Sensi口罩,由368元飆升35%至498元,食水頗深。此外,有13%藥房逆市減價,幅度約3%至8%;銅鑼灣藥房口罩價格平均較旺角貴12%。

口罩任由藥房定價,政府亦未見推出統一平台,公開口罩、消毒用品等價格。除了傳媒每日追蹤,民間亦出現不同平台及網站;推廣開放數據、「g0vhk香港零時政府」創辦人黃浩華,與軟件工程師梁逸風及黃漢斌創立民間疫情網站,以數據將事實呈現市民眼前。

事實上,原班人馬早於去年區議會選舉成立Vote4hk網站,到今年初爆出武漢肺炎,「政府數據不足,系統好廢」,團隊連義工十多人,年初二開始埋首製作網站,短短兩日時間便將散亂資料拼湊出「武漢肺炎民間資訊」網站。

網站主要由義工每日更新,包括懷疑炒賣口罩商店、疫情、非緊急輪候時間等;其餘數字則來自政府公開資料。

網站同時瀏覽人數最高𥧌達2.6萬人,每日最多達100萬人次。黃浩華指網站運作最難之處在fact check,「資訊混亂,口罩價錢都玩死你,更何況確診數字」。

黃浩華形容,是次政府公佈疫情資料表現,「good but not good enough,五年前政府係唔會做網站,但今次進步嘅弔詭之處,並非因為進步,而係退咗好耐嘅進步,係咪應該開心?」相反民間角色靈活,可隨時填補空缺,如增加數據讓市民更清晰及客觀地看事實。

武漢肺炎民間資訊網由義工每日更新,資訊包括懷疑炒賣口罩商店、高危地區等。互聯網

銅鑼灣有藥房賣印尼製Sensi口罩(中),價格一周內由368元飆35%至498元。李海澄攝

希望師奶也看得懂

另一創辦人梁逸風指,政府今次公佈疫情數據有待改進,「數量、質素有進步,但只係將本身白底黑字PDF變網上版、放大啲」;其網站則希望做到師奶都懂,「政府做咗一成,剩餘資料我哋補上」。

黃浩華批評政府將公開數據政治化,「你(政府)整智慧燈柱收集數據,但民間需要數據時就同我講冇!」又指政府不公開資料是斬腳趾避沙蟲,同時注入政治意味,「最慘係唔知把尺幾時變,確診數字隨時變敏感資料,即使今次踩唔中地雷,唔知下次踩唔踩中」。

他亦希望,數據能回饋研究工作,「17年前(沙士)死一個都嫌多,難保20年後又有其他疫症;今次市民進步了,由純粹關注事件,到關注事件時需要數據支持,代表網站能為歷史留下證據」。

完善的公開資料須包檔案法,規定保存、銷毀及公開方式;訊息自由,若政府不公開資料,市民有權告政府及開放數據法;惟現時本港只得公開資料守則一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