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禍延全球,多項體育賽事都要延期或取消,原定今年七月揭幕的東京奧運亦未能倖免。儘管日方曾多番堅持東奧可如期舉行,但在各國奧委會及運動員不斷施壓下,國際奧委會(IOC)與東奧組委會終於讓步,將賽事延至明年7至8月舉行,有日本經濟學家就估算,這一年延誤將對當地構成高達64.4億美元(約50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
文:童健
東奧因疫情被迫押後一年舉行,雖然國際奧委會表示,暫時仍未清楚延期將會帶來的經濟損失,但《日本經濟新聞》就指,據當地經濟學家估計,日本政府與當地各大贊助商,合共將要承受大約55.2億至64.4億美元(約428億至500億港元)的損失。當中籌備經費將會超支至少約27億美元(約209億港元),而這筆經費將由納稅人負擔,意味日本國民均要為這次延期付上代價。
3,500人恐失業
《日經》指出,東奧延期將令場地的租約上產生違約問題,部份場館亦需要費用作維修保養,而當地更可能會有多達3,500人因奧運延期而失業。報道又指,雖然奧運相關的開支都由日本奧委會負責,但假如奧委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相關費用亦要由東京都政府包底,變相以日本納稅人的血汗錢「填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奧運大臣橋本聖子與東奧組委主席森喜朗上月均多次強調,東奧會如期在7月24日揭幕,而且不會閉門進行。然而,隨着武肺在歐美地區大爆發,嚴重打亂各國選手的訓練日程,而作為主辦國的日本亦是疫症重災區之一,在加拿大及澳洲奧委會帶頭威脅拒絕派隊參賽後,IOC與日方才肯屈服,將東奧改至明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
投資或近2,000億
日方之前一直企硬,其實亦只是騎虎難下,擔心無法承受延期或取消奧運帶來的巨大衝擊。東京奧組委公佈的官方預算為126億美元(約977億港元),但據日本審計委員會估計,包括地方當局和中央政府的支出,今屆賽事的實際投資高達250億美元(約1,930億港元),而按日本官方估算,由2013年9月成功申辦2020奧運起,至到2030年這17年間,這項體壇盛事將可為該國帶來2,835億美元(約2.2萬億港元)經濟效益,若東奧無法舉行,日本將要承受極大經濟損失,所以主辦單位在疫情尚未明朗的情況下,仍然只肯押後賽事,以免泡沫因為奧運取消而徹底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