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軍」襲嶼南 黏滿捕蟲板

「蝗軍」襲嶼南 黏滿捕蟲板

【本報訊】數十億蝗蟲大軍橫掃非洲、中東以至印巴地區之際,大嶼山南水口村一個果園,近日突然出現數以千計的疑似蝗蟲,到場吞食大量樹葉,並且黏滿數十塊捕蟲板,村民擔心該批蟲軍大量繁殖會禍及本地菜田,影響收成。有專家觀看相關照片後,估計是草蜢類幼體,並非近期侵略性極高的沙漠飛蝗,本港農戶暫毋須過慮。

果園內的捕蟲板黏滿幼蟲(圓圖)。梁瑞帆攝

啃食果園樹葉

水口村村民陳小姐指其果園近日疑被蝗蟲入侵,她拍下當日蝗禍為患的情況,只見一棵樹上被近百隻蝗蟲集體啃食樹葉,有部份葉片被蠶食過半,場面驚嚇。陳小姐恐果田收成被毀,遂用十數張具黏性滅蟲板鋪設在田上,成功捕捉數百隻。從相片所見,該批「蝗蟲」呈啡色,體形較細小,長度大約介乎數毫米至兩厘米之間,與近月在東非鬧蝗禍、成蟲超過十厘米的沙漠飛蝗相比,顯然相距甚遠。

陳小姐為安全計已通知漁護署跟進,但署方未見派人協助,她謂目前情況已有所改善,該批疑似蝗蟲的規模亦較之前縮減,記者昨在現場視察,面積近一萬平方呎的農田,見到粟米田及果田仍有部份疑似蝗蟲不斷跳動,不過未見田內有果葉被蠶食。據了解,早前有農戶斬去竹樹後翻動泥土,數以千計疑似蟲體便湧現。

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觀看有關照片後,估計是常見的草蜢類幼體。由於牠們羽翼未長成,難以確認品種,但饒指蟲體肯定不是體形大、繁殖力及破壞力強、可造成蝗禍的沙漠飛蝗或東方飛蝗,又強調即使是沙漠飛蝗,亦要在特定環境下聚集起來及變色,才會急速繁殖變得具侵略性,大量蠶食及破壞農田。漁護署指,經評估相信有關昆蟲為蚱蜢,主要群集在一棵已斬砍下的竹樹上,暫未危害現場其他農作物及果樹,署方安排日內到場調查環境及採集樣本,以確認昆蟲品種及防治方法。
■記者郭曉韻、梁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