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疫情嚴峻,多國都有類近戒嚴的「社交距離禁令」,被困家中的日子,德國有人在露台合奏,意大利人會窗前高歌,美國人卻愛翩翩起舞。在美國的重災區紐約州,網上近日流傳着一個故事:住在布魯克林的女生Tori,選擇到屋頂獨舞來對抗必須隔離的苦悶日子,引起在隔壁房子天台發呆的自由攝影師Jeremy注意,繼而譜出一段浪漫戀曲。
當內心感觸無法用語言表達時,肢體就成為最本能的工具,舞蹈是情緒最直接實在、也是最強烈亦最單純的表現,特別是在獨處之時。Jeremy用自己所長去說他倆的故事,上載IG的短片中,Tori的舞蹈畫面雖然只有兩三秒,卻不難感受到她的開朗性格,讓我想起多年前北海道之旅中,禮文島上桃岩莊青年旅舍的「屋脊之舞」。
以歌舞接船 強制清晨體操
「花之浮島」禮文島,是日本最北的有人居住離島,島上名物,除了此處獨有、海拔零米的地方也能看到的高山植物,還有一家曾跟襟裳岬和知床岩尾別的青年旅舍並稱 「北海道三大馬鹿ユース」的桃岩莊。ユース,青年旅舍的簡稱,而馬鹿一詞有多種意思,不一定是罵人,這裏有笨蛋、愚蠢之意,是指他們都堅持着一些會「趕客」的傳統。「如果真的想享受這趟旅程,最好不要入住。」日本人是這樣說的。襟裳岬的旅舍已變成民宿,去年關閉重建的知床岩尾別,也早已取消了這些傳統,唯獨桃岩莊仍在堅持。
早上8時,渡輪駛入禮文島香深港,遠遠便可見到碼頭上揮舞着桃岩莊大旗來接船的旅舍工作人員,接着開始載歌載舞,歡迎入住的旅客,不明就裏的,或會被他們的熱情嚇一跳。以歌舞接船,是桃岩莊傳統之一,旅舍在離市區四公里的海邊,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他們駕車(雖然是貨車)來接,也是一種體貼。
桃岩莊座落桃岩峯下風景優美的礁岩海岸,面向一望無際的韃靼海峽,由一座於1870年落成的「鰊番屋」(鯡魚粉加工場)改建而成。所謂趕客的「愚蠢」傳統,是入住後必須遵守的規矩,當中不少其實是青年旅舍的基本規則,困擾外國人的,也許是在館內必須用日語溝通,也被強烈鼓勵學習,進屋要以誇張講話方式喊ただいま(我回來了),外出前別忘了いってきます(我出門了),住了兩天,已開始記得一些日常用的單字。或者最趕客的,是強制必須準時出席清晨的廣播體操,以及晚上七時的「ミーティング(meeting)」,晚會中各人必須自我介紹、分享旅程,然後員工會教唱民歌和講解旅遊資訊,也演趣劇,當然少不了歌舞和遊戲。因為全程日語進行,不懂日語如我,雖然享受氣氛,卻難進一步投入,也失去了睡前記錄和整理資訊的私人時間。
落陽儀式 熱血自信
然而最難忘的,還是日落時分的「落陽の儀式」,眾人齊集門前向西的小空地,工作人員忽然在屋脊上赤腳現身,列隊面向韃靼海峽,用宏亮的歌聲和剛陽的舞蹈,送別西沉的夕陽,老實說,頗擔心他們會失足滑落。旅舍員工都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與其說是傳統表演,卻不難感受到誇張的肢體語言中散發的感性、青春熱血與自信,「迎接那些身心受到傷害並來到北方盡頭的旅行者」,日本友人說,有種誘發落淚衝動的團結感,也許身為異地旅人,自己感受不深。桃岩莊也有送別傳統,工作人員齊集碼頭,跟接船時同樣的落力歌舞,直至渡輪離開港口。就在他們於視線中消失的一刻,像我那樣一個來到這陌生世界的旅行者,終於感受到那不知名的溫暖。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