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嚴重衝擊本港經濟,金管局繼日前推出多項紓緩中小企資金流措施後,昨日更史無前例減發外滙基金票據,「放水」200億元,令銀行體系總結餘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回升。分析認為,是次放水規模雖不算大,惟象徵意義深遠,能避免銀根抽緊,預料類似措施陸續有來,1個月拆息有機會回落至1.2厘水平,大大減低企業借貸壓力。
記者:李芷珊
金管局昨日宣佈,因應疫情對環球宏觀環境帶來重大波動,計劃於4月21日、4月28日、5月5日及5月12日舉行的四次外滙基金票據投標中,每次減少發行50億港元91日期票據。如四次投標中的計劃減發量全部執行,票據總減發量將達200億港元,變相將令銀行體系的總結餘由540億元大增逾37%,至約740億元。
港元拆息普遍回落
金管局回覆查詢時表示,這是首次減發票據,認為額外的流動性將有助確保港元銀行拆借活動維持暢順。該局又稱,過去幾年一直有向市場及市民大眾闡釋,會在有需要的時候適量減發外滙基金票據從而釋出港元流動性。
消息公布後,港元滙價一度應聲回落至每美元兌7.757水平,惟未幾再度走強至7.754水平。港元拆息亦普遍回落,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拆息連跌四日,僅報1.62667厘。
對於是次減發票據,東亞銀行高級外滙市場策略師葉澤恆認為200億元規模不算大,但象徵意義較大。他指,流動性增加會令拆息轉弱,銀行便有更多資金去提供貸款或支持商業活動,但刺激經濟成效則要視乎疫情發展。他又指,金管局提到的四次票據發行,相關票據最快於7月到期,時間跨越半年結及第二季季結,意味提供一定資金予銀行做結算等活動,避免出現銀根抽緊。他預計,港滙短期將會在7.752至7.76之間上落。
仍有方法增流動性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則指出,由於港滙遲遲觸及不到7.75強方兌換保證,故金管局未能入市令拆息下降,故現時透過減發債而增大結餘的方式達致降息目的,是比較直接的做法。他稱,金管局仍有其他方法增加市場流動性,包括向市場回購已發行的外滙基金票據。
過去金管局會透過在公開市場買賣所發行的外滙基金票據,作為控制市場貨幣供應量及港元滙價的主要工具。當市場上出現大量港元沽盤,令港元貶值時,金管局便可出售外滙基金票據,把市場過剩的港元抽離市場,令滙價返回正常水平;相反,當市場上出現大量港元買盤,令港元升值時,金管局便可購回票據,把港元釋回貨幣市場,紓緩港元的升值壓力。
金管局自去年9月開始,推出多項救市紓困措施,累計釋放逾萬億港元,當中包括下調銀行現有監管儲備50%,釋放超過2,000億港元的借貸空間等。今次金管局這一招更是非常罕有,皆因2008年雷曼事件後,全球放水令資金大幅流入香港,期間金管局是透過多次增發外滙基金票據「吸水」,刺激本港拆息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