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家者找同房「媒人」:頭痛但溫馨

為無家者找同房「媒人」:頭痛但溫馨

【抗疫小故事 麥難民二之二】前文提要,好心人Rita眾籌租用油麻地賓館安置麥難民,負責客源的卻是Allen,這位傳道人說:「我覺得有趣的是有一班人眾籌,有一班人找地方,我負責找麥難民,成就這件事,很amazing,我們本不認識。」他一直關心區內草根階層,了解無家者勢力分佈,配對他們入住雙人房可令人頭痛,有人臨門一腳拉篋跑掉;女士們更難共處,因此獨佔一室,哪怕成本增加,「金主OK就得啦!」

斥政府無安排 關閉浴室趕絕

麥難民多得Allen的安排,記者問他又覺得政府的安排怎樣,「政府有安排嗎?」他反問:「酷熱天氣警告下開放的臨時庇護中心,現在四處是菌卻不能去!」影帝湯漢斯在《The Terminal》居於機場,Allen透露香港不少無家者的確住在客運大樓,反修例一役機場封關才轉往麥當勞。

他認為M記是一張地毯,隱藏被社會忽略的一群,「老實講他們不是很喜歡麥當勞,東西不是那麼好吃,不過有地方斟水叉電。」疫情將這個問題掃出來,「當人人留家,避免社交接觸,無家的人政府怎樣看?」

據他看,麥難民流放並非始於上月底,去年底駿發花園M記取消通宵服務,各人轉戰廣華醫院急症室、油麻地警署外、九龍公園、文化中心,害Allen四處找,找到了又要搞衞生,他透露:「有些衞生太差不獲邀請,上來的都有沖涼,問題只是幾多日沖一次。這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政府關閉所有(公共)浴室,沒有球場更衣室,你叫他們在哪沖涼?」

各路英雄終於來到賓館,這晚可熱鬧了,「其實我們第一晚的感覺像帶着一班小學生去宿營,人人很興奮,『嘩,電視機!』『嘩,遙控,不知多少年沒按過遙控!』除了在天橋底、隧道,很少有共居經驗。我覺得這個地方很像家,一班人住在一起,定有剛才所說同房適應的問題,但我看見裏面有一種難得的溫馨,頗touching。」

賓館內其他住客未必感受到這份溫馨,投訴有人不戴口罩,Allen又費唇舌,「而且我們上來恰巧住兩星期,人人都猜測你是隔離14日那些!」就是賓館清潔工也指床單弄髒了,「我反而欣賞他們(難民),知道住在這裏有何差池其實影響我們,因為我們算是押上自己名聲去幫他們。我提醒他們一間房火燒連環船,一個唔掂全部要走,所以他們互相提醒、監察、幫助。」果然像小學生,他設了班長制,「這形勢下沒有辦法,定要授權某人:『嗱,你幫我睇住,否則大家一齊攬住死!』」

賓館不宜久居,訪問後Allen傳來訊息,他替兩名麥難民找到私樓單位,已簽租約,「今次的好處是兩人一房,有了共居經驗,以往沒試過。『咦,呢個人都OK喎!』我們便像做媒人,逐pair安排地方落腳,很有趣。」

曾伯(左)與同房入住麥難民之家,大讚「呢度唔錯」。

曾伯住得開心 最愛仍是機場

曾伯行年七十五,正是其中一名湯漢斯,在機場客運大樓住了四年,他透露:「保安當你係住客、遊客,人人都有行李,都有個篋,有啲甚至幾個!」他又曾在紅館、文化中心外以天為被,近月轉戰麥當勞,說到底他最愛機場,「鍾意幾時返去都可以,冇限制,第一唔使錢,第二食嘢方便,24小時都有嘢食。」

說下去才知半個世紀前曾伯在啟德機場清潔機艙,對機場很有感情。再說下去原來他在紅館當過排隊黨,周杰倫、劉德華的演唱會門票都經他手,哪裏工作,哪裏睡覺是其態度。也是50年前的事,其父死於肺炎,到今日武肺肆虐,他來到麥難民之家,「呢度唔錯,住得好開心。呢度唔住得長,住兩個禮拜都好啦!」
■記者陳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