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國上月陸續禁止口罩出口,惟市面供應卻似不受影響。本報巡查多區藥房,發現湧現大批聲稱來自美國、日本和印尼的口罩,產地標示含糊,向職員查問才獲告知全屬中國製造。記者在市面隨機選購五盒,進行簡單檢測也不過關,有四盒質量參差,不宜在人多地方如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有代理商承認,包裝盒故意印上日本文字,「就係等人有個錯覺(是日本貨)」,實際是經分銷商由中國取貨,口罩出口前沒經品質檢定。
記者:龔蕙芝 趙媛媛 林熊 周子惇
據內地調查公司統計,3月底全國口罩工廠約有5.2萬間,比2月急增6,000間,較去年同期更大增16倍。惟質素屢遭國際批評不符標準,荷蘭及澳洲共回收了140萬個國產問題口罩,令國際社會譁然。
「有好多唔同盒可以揀,譬如有啲寫日文字、印尼文,唔夠膽入喇。」多次向巴西採購口罩的Eunice指,上月當地禁運口罩後,曾透過貿易公司聯絡中國口罩工廠,引述廠家可出示證書,惟出貨前可任意挑選包裝,做法令她卻步,「即係印乜都得啦,唔係印本身間廠(資料)。」
資料含糊 民政處也中招
有商人透露,市面湧入良莠不齊的口罩,連港府採購都中招。黃大仙區議會經民政事務處購入值逾40萬元的口罩,3月底取貨時,發現當中有一成品質差劣,「鐵線外露、耳繩斷開、口罩上有污迹,甚至有昆蟲屍體。」該區區議員陳俊裕和岑宇軒事後質詢處方,對方指為中國製,要求議員保留問題口罩待更換。
近日市面口罩供應看似穩定,卻疑充斥仿製外國貨。本報巡查深水埗及旺角一帶藥房,有大量聲稱美國、日本、越南的口罩,絕少註明中國製造,部份標示含糊,例如寫上「東京日本」來魚目混珠,藥房職員透露,廠商是故意隱含資料,以防口罩滯銷,「我哋香港反中吖嘛,所以好多都唔寫呀。」
其中一款日文字的包裝,寫上MADE IN PRC,記者查詢產地,職員推說﹕「佢係日本㗎喇」。當記者指PRC是中國時,職員即反問:「係咩?佢話出口,日本嚟㗎喎,唔好理佢喇。」
無品質檢定 靠分銷取貨
本報根據盒上資料,聯絡兩間代理商,負責人梁先生(化名)坦言盒上印上日文字,是「生意手法」,「就係等人有個錯覺(是日本貨)。」但他強調已逐個挑選檢測,並根據網上方法測試口罩,確保口罩整齊才出售,「基本上能夠做都做晒,除咗冇拎去化驗。」
他無奈說:「(內地工廠)直頭冇Q(品質檢定)㗎。」他解釋,疫症爆發前一直向內地信譽工廠訂購,惟近月供應緊張,只能靠其他分銷商取貨,僅知口罩源自中國,承認難追回真正製造商。他透露,行內早知口罩品質不穩,「𠵱家嗰啲都唔正常㗎,好坦白講,全部都潛嘅。」他解釋,「潛」即指沒出口證,現時他決定停售口罩,待疫情後再打算。
另一代理商坦言,一早要求內地工廠提供檢測證書及營業執照,「(口罩測試)係跟國內標準,通過BFE(細菌過濾效率)測試。」得知有品質問題後,代理解釋﹕「我哋只能相信報告,𠵱家會同廠反映情況。」其餘口罩則因包裝無顯示代理商資料,無法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