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周三公佈「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首輪基金未能受惠的體育界將獲補助,除上限為9,000元的工資補貼外,供強積金的自僱人士亦有一筆過資助,未有供款強積金的學校和體育總會註冊教練亦可獲單次7,500元的補貼。有籃球和游泳教練皆認為單次資助聊勝於無,資助額如增加至10,000元會對業界有較大幫助。
記者:洪量丰
政府二月中首推「防疫抗疫基金」,金額達250億港元,建造業、零售業等界別從業獲津貼和現金資助,惟體育界未能受惠,林鄭昨終公佈第二輪基金的細節,其中僱主可獲每名僱員每月最多9,000元的工資津貼,至於有供款強積金的自僱人士同獲一筆過資助。假如教練屬自僱人士,而未有供款強積金,但屬體育總會註冊教練和學校教練,可獲單次7,500元補貼。另外健身中心、桌球室及保齡球等場所早前被政府下令關閉,則可獲得一筆過10萬元津貼。
重開康體設施更實際
游泳教練李健民指業內全職泳班教練每月收入約15,000元至18,000元,假設部份屬未有供款強積金的自僱人士,他們只獲7,500元單次津貼,他指教練自新年後收入歸零,預期四月同樣未能復工,7,500元資助不足本來3個月的2成收入,資助如增至9,000至10,000元更有效。他補充現時核心問題為康體設施全關,冀政府盡快推出政策,在可行的情況下重開設施,才能解決教練生計:「例如限制每條泳線的人數,加強清潔,我們都想盡快復工。」
補貼比預期低聊勝於無
籃球教練馬松發曾發起業界聯署,並面見立法會議員馬逢國爭取政府單次資助,他與李健民看法類近,直言教學工作停頓,認為資助額出手比預期低,「當然不滿意(金額),好過無,基本要10,000元以上,這次是出手較低的補貼,停課這麼久,數字真的比預期低。另外現在延長球場封場令,對教學當然有影響,我們要找個合適球場、又不犯法真的很頭痛,我最多只可以教三個學生,偷偷摸摸般。」
籃球教練朱耀明及官健好認為7,500元的補助金額偏低,好姐直言:「連最低工資都不夠,現在是生活有困難。教練已停工兩個月,預計至少再停兩個月。除開這筆錢,1個月2,000元都不夠。」執教英華書院和甲一滿貫等球隊的朱sir直言金額偏低:「政府需要幫這麼多行業,都有一定難度,我都預料一筆過資助不多。」現職足球教練的丘建威指同業多懷疑,如何計算出7,500元:「以兼職形式教地區足球班,是大概7,000多元薪金,但這數字是純兼職,在現時生活指數下,必需另有正職。」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昨發聲明指「樂見政府採納我們部份意見」,然而業界不滿資助額過低,認為政府「基金」對受重創的體育界支援不足,「非強制關閉的體育教學場所幾乎無法經營,惟未能在今次計劃中受惠;其次學校導師及註冊教練僅獲7,500元補貼,金額未如理想。我們希望政府會繼續研究支援,減緩業內的人才流失。」他續指未來會與局方爭取財政紓困以外的措施,包括爭取學校購買導師網上教學素材,並於兼顧防疫前提下,有限度重開康體場地。
本報訊